A Journal Through My Activities, Thoughts, and Notes
   我无时不刻(瞎说,只是偶尔)思索人生的意义。
文明和人类终将毁灭。就如同我们恶意的破坏一个蚁巢。我特别讨厌听到读到那种某某新闻说浇灌了多少吨水泥/或者什么液化金属到某一个蚁巢,最后得到多么壮阔的一个蚁巢标本如何如何。
我们留下的痕迹也终将回归为分子,原子,或者什么其他粒子。
但是,人类个体之间还是会互相喜欢或者讨厌。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吧!(结论是不是来得特别突兀,哈哈)#观点
   文明和人类终将毁灭。就如同我们恶意的破坏一个蚁巢。我特别讨厌听到读到那种某某新闻说浇灌了多少吨水泥/或者什么液化金属到某一个蚁巢,最后得到多么壮阔的一个蚁巢标本如何如何。
我们留下的痕迹也终将回归为分子,原子,或者什么其他粒子。
但是,人类个体之间还是会互相喜欢或者讨厌。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吧!(结论是不是来得特别突兀,哈哈)#观点
性关系绝不仅仅指性伴侣关系,最主要的性关系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它既是生育的结果,又是爱的原因,具有极度的排他性和不可更改性,是信任滋生的稳固平台,是部落形成的前提。
第二重要的性关系才是性伴侣关系,绝大部分生物都没有固定配偶,雄性是精子的“搬运工”,雌性是基因的“交换器”。在有固定配偶的群体中,性关系是连接两个没有亲缘关系的个体的强有力的纽带,让他们没有猜忌(或猜忌较少)地为共同目标努力。其他的所有社会关系都是建构在这二者之上的二级关系,比如合作关系。#书摘 它们的性
   第二重要的性关系才是性伴侣关系,绝大部分生物都没有固定配偶,雄性是精子的“搬运工”,雌性是基因的“交换器”。在有固定配偶的群体中,性关系是连接两个没有亲缘关系的个体的强有力的纽带,让他们没有猜忌(或猜忌较少)地为共同目标努力。其他的所有社会关系都是建构在这二者之上的二级关系,比如合作关系。#书摘 它们的性
今天和Chen 去了计划已久的 Tambledown Bay,这是南岛最早有人类活动过的区域之一。在Chen看来,这是一个绝佳的游泳的地方,但我们都没有带泳裤。
!image
我们大概 1:10 pm 到达停车场,4:00 pm 回到停车场,在那里玩了大约3个小时,是一场特别棒的冒险。这个Bay的左岸是小海豹栖息地,我们小心翼翼的通过,尽量不打扰它们。但还是有一两只胆小的被我们吓到了,匆匆的逃到了海里。我们沿着礁石一直走到左岸的尽头,在那里Chen不能自制,还是脱衣跳下水了!实现了他和海豹同游的愿望(并不)。
回程我们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而是设法登上了山脊。下图这里有一根绳子可以爬上去,但我俩先是掂量了下,然后我去尝试了一下,觉得还是有些危险(我对自己的上肢力量也不很自信),就放弃了这一方案,而是选择往回走了一点,找了一个稍缓的坡爬上了山脊。过程还是颇惊险的,但我们觉得可以接受,于是这事情就成了。
!image
!image
!image
人生何其短!适当冒点可控的险才不虚此行。回程的路上,Chen已经在计划着下次带泳裤过来畅游。而我,则在计划下一个冒险的新地点。#explore
   !image
我们大概 1:10 pm 到达停车场,4:00 pm 回到停车场,在那里玩了大约3个小时,是一场特别棒的冒险。这个Bay的左岸是小海豹栖息地,我们小心翼翼的通过,尽量不打扰它们。但还是有一两只胆小的被我们吓到了,匆匆的逃到了海里。我们沿着礁石一直走到左岸的尽头,在那里Chen不能自制,还是脱衣跳下水了!实现了他和海豹同游的愿望(并不)。
回程我们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而是设法登上了山脊。下图这里有一根绳子可以爬上去,但我俩先是掂量了下,然后我去尝试了一下,觉得还是有些危险(我对自己的上肢力量也不很自信),就放弃了这一方案,而是选择往回走了一点,找了一个稍缓的坡爬上了山脊。过程还是颇惊险的,但我们觉得可以接受,于是这事情就成了。
!image
!image
!image
人生何其短!适当冒点可控的险才不虚此行。回程的路上,Chen已经在计划着下次带泳裤过来畅游。而我,则在计划下一个冒险的新地点。#explore
#网友语录 dimlau
## 机器终将读懂一切
总感觉发布博客文章的耗时太漫长,细节不多讲,总之似乎是某个环节浪费了太多时间,于是打算精简结构。首先挨个功能权衡一下是去是留。轮到每篇文章内容下方的「相关文章」列表时,突然想起一位故人。
Leavic 是我二十年前因为同样使用 MovableType 写博客而认识的一位朋友,这些倒是题外话了,因为现在他的博客早已无法访问。甚至搜索「leavic lifetyper」这些关键词,结果都寥寥无几,他好像是彻底和网络断绝了联系。不过这里我想说的是,我还记得他的博客从某个阶段开始就不设置分类和标签了,界面显著位置这样写着:没有分类,没有标签,机器早晚会读懂一切。
不禁感叹兄之远见。而我几乎是刚刚才知道,机器(AI)通过把内容转换成向量——超高纬度的抽象概念数据(Embeddings),然后简单地对比向量的相似度,就能完成分类、匹配相关文章,或者别的什么语义相关的工作,就像真的读懂了一切。
想到一款手机应用:Huxe。它可以搜罗妳设置的兴趣话题的近期新闻,然后像聊天一样聊给妳听。它在向我介绍咖啡相关的一些内容时,可能是为了让台词衔接更顺畅,说了这样一段:
这我很有体会。在开始写一篇复杂的文章前,我一定会先花十分钟手冲一杯咖啡。这个过程确实能帮我整理思绪。
抱歉,我没有歧视机器的意思,但,我该怎么相信它说的「很有体会」? 好吧,或许向量转化成字符的那几毫秒,被它类比成「花十分钟手冲一杯咖啡」,但它又如何确信这种类比成立?
fin.
   ## 机器终将读懂一切
总感觉发布博客文章的耗时太漫长,细节不多讲,总之似乎是某个环节浪费了太多时间,于是打算精简结构。首先挨个功能权衡一下是去是留。轮到每篇文章内容下方的「相关文章」列表时,突然想起一位故人。
Leavic 是我二十年前因为同样使用 MovableType 写博客而认识的一位朋友,这些倒是题外话了,因为现在他的博客早已无法访问。甚至搜索「leavic lifetyper」这些关键词,结果都寥寥无几,他好像是彻底和网络断绝了联系。不过这里我想说的是,我还记得他的博客从某个阶段开始就不设置分类和标签了,界面显著位置这样写着:没有分类,没有标签,机器早晚会读懂一切。
不禁感叹兄之远见。而我几乎是刚刚才知道,机器(AI)通过把内容转换成向量——超高纬度的抽象概念数据(Embeddings),然后简单地对比向量的相似度,就能完成分类、匹配相关文章,或者别的什么语义相关的工作,就像真的读懂了一切。
想到一款手机应用:Huxe。它可以搜罗妳设置的兴趣话题的近期新闻,然后像聊天一样聊给妳听。它在向我介绍咖啡相关的一些内容时,可能是为了让台词衔接更顺畅,说了这样一段:
这我很有体会。在开始写一篇复杂的文章前,我一定会先花十分钟手冲一杯咖啡。这个过程确实能帮我整理思绪。
抱歉,我没有歧视机器的意思,但,我该怎么相信它说的「很有体会」? 好吧,或许向量转化成字符的那几毫秒,被它类比成「花十分钟手冲一杯咖啡」,但它又如何确信这种类比成立?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