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ournal Through My Activities, Thoughts, and Notes
三猫 一个基本的事实:人类能够承受的压力等级(持续时间和量级)是有限的。任何人放在持续高压的应激环境里,都会变得易怒、哭泣、好斗、抑郁、失去理性。人是血肉做的,是很容易被摧毁的。一个人之所以正常,是因为ta处在正常的环境中,而不是因为ta天生是个正常人。#网友语录
#网友语录 郝靠谱

能有人共享日出、晚霞、满月、漂亮的云,是很幸福的事
陈同辉 说一下吧,普通人,没有背景的普通人,一定要知道,你个人价值的体现,必须在商业化的环境中才能实现。不要去抵制商业化,真正喜欢非商业化的,是有权的人,因为只有在非商业化环境,有权的人才可以以非常廉价的方式,调动、占用、劳役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所以权力是天然反对商业化的。 而普通人,在非商业化的环境中,劳动力是一文不值的,这会导致劳动力的载体“生命”也是不值钱的。如果劳动力不值钱,生命不值钱,你所有的奋斗和勤奋,也一文不值,因为你所有的奋斗和勤奋的成果,会被权力无偿占有。 大家去想想,无论是从一个国家内部,还是不同国家之间对比,是不是如此? 再进一步,普通人,一定要去对资本友好的地方,具体就不展开了,这些东西,能懂的,自然想的明白。#网友语录
#网友语录 Morris

人生不需要有意义,需要的是有意思。
王海鹏Seal:不认为自己对,就不会认为别人错。不认为自己知道,就不会认为别人无知。不认为自己智商高,就不会认为别人是白痴。//@陈加兴:嘻嘻 很有道理//@诺铁:这个还是挺有道理。。#网友语录
#网友语录 戈城 “生产力”指的是“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创造出的价值”。
安子 “Criminal lawyers see bad people at their best. Divorce lawyers see good people at their worst.”

刑事律师看到最好的坏人,离婚律师看到最坏的好人。

#网友语录 (何为好人?何为坏人?这是一个问题)
萧覃含 我现在的人生态度大概就是,身体还行啊?那有啥可愁的。身体不行了?那就更没什么可愁的了。#网友语录
曹山石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效率的提高往往不取决于你关注了什么,而恰恰是由你不关注什么来决定的。#网友语录
何帆: 听美国法官吐槽

与纽约皇后区刑事法院的法官交流时,我问他们,作为法官,内心对陪审团到底是何态度,是宁愿自己审,还是交陪审团定罪。一位老法官意味深长地回答:“这得看怎么讲了。说好听点,12个人的智慧,总比1个人的高明。说难听点,黑锅由12个人背,总比1个人背强。” #网友语录
碗君西木子 不要困在情绪牢笼里,always move on. #网友语录
少女罐头. “希望自己是个失败了也能睡得很香的人”。#网友语录
#网友语录 #想读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纽波特出了一本新书,叫Slow productivity,我觉得可以翻译成《生产力,慢即是快》。



纽波特说,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很多人陷入了伪生产力(Pseudo-Productivity)的困境。

什么是伪生产力呢?

由于缺乏明确的“最重要目标/与最重要目标相关的质量标准”,因此缺乏“实际的生产力投入”,而为了掩盖这种缺乏,将“可见活动”作为主要手段,来模拟“实际的生产力投入”。

陷入“伪生产力”陷阱的人可能会有如下特征——

1 、持续的、无休止的忙碌状态。

频繁地参加会议、回复邮件、处理琐事,很容易被“看到在工作”(可见活动),但实际上并没有完成多少真正重要的任务。

拼命地尝试做越来越多的事情,绝望地期待以这种方式取得进展。

2、过度承诺。

由于害怕被视为懒惰或不专业,会接受过多的任务,结果却发现自己无法按时完成,从而陷入无休止的加班和赶工状态。

对别人随意丢过来的任务照单全收,难以说不,除非自己日程表确实已经满到溢出才能说不,因此经常保持满满的日程表。

3、身心疲惫。

一直在工作,缺乏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精力逐渐耗尽,工作效率也会大幅下降。而且没有心力去做重要、困难的高质量工作。

4、不一定是因为老板的要求,有时候是因为自己的焦虑而强加给自己。

伪生产力的一个更阴险的副作用是,它迫使个人独自管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紧张关系。

伪生产力强加给你的评判标准是,你从永无止境的可用任务中明显地完成了多少总工作量,但没有人会具体告诉你多少工作量是足够的——这取决于你自己。

┈✧┈✧┈✧┈

伪生产力陷阱的三条原则性解法:

做更少的事(Do Fewer Things)

按照自然节奏工作(Work at a Natural Pace)

痴迷于高质量(Obsess Over Quality)

最终目标:以可持续和有意义的方式,去组织知识工作,并取得关键事项的高质量进展。

┈✧┈✧┈✧┈

一,做更少的事(Do Fewer Things):工厂流水线上,加班会带来生产力上升。

但对于知识劳动者来说,加班可能反而会造成真正的生产力下降。只有伪生产力上升。

要做更少的事情,你需要从三个层次上限制要做的事情——限制主要任务(mission)。

限制手头正在进行的项目(project)。

限制今天要做的事情。

对知识劳动者来说,别人会随意地向你“推送”(push)任务,很多情况下,你需要采用一些新的策略。

┈✧┈✧┈✧┈

任务流程应该是主动“拉取”(pull),而非拼命接收被动的“推送”(push)。

这个经验来自MIT和哈佛联合建立的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此前,Broad Institute要把各地科学家送来的基因样本进行测序。

测序有一大堆步骤和阶段,有点类似工厂流水线。

一开始,Broad Institute的技术人员们按照直觉的push方式来工作,就是每个人都尽快地处理手头的工作,然后把完成后的工作立刻“推”给负责下一步的人。

然而,每个阶段的难度和耗费时间其实是不一样的,过了一段时间,最慢的阶段就积压了一大堆待处理的样本。

待处理的样本越多,管理难度就越高,人们开始很难找到某个样本。而且整个流程越来越拥堵混乱。

从样本送到到测序完成,时间长达120天。很多科学家都等不及了。

Broad Institute采取了一个制造业里常用办法,改“推”(push)为“拉”(pull)。

每个阶段的技术人员有一个专属的托盘,来放置已完成的样本,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人员会在需要时从这些托盘中主动拉取样本进行处理。

这样的好处是,很容易可以识别出出问题的环节。如果某个托盘永远是满的,说明要么下一阶段运行得太慢,要么上一阶段运行得太快。如果某个托盘永远是空的,说明上一个阶段肯定运行得太慢了。

有时候,某个托盘满了,这个阶段的人员还可以去灵活辅助其他阶段的人。

最后结果是,Broad Institute处理每个样本的平均时间下降了 85% 以上。

┈✧┈✧┈✧┈

对个人来说,主动“拉取”(pull),而非拼命接收被动的“推送”(push)。

在别人向你推送一个新项目时,要估计它需要多少时间,然后把那个时间乘以2(我们不太擅长估算真正完成任务的时间),去找出那段2倍的时间 ,在你的日历上像开会一样给它留出时间。

如果你无法在日程安排中找到足够的空白来轻松适应工作,那么你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它。

要么拒绝该项目,要么取消其他项目以腾出空间。

这种方法的力量在于,你正在处理你的现实日程,而不是基于你对自己现在有多忙的直觉估算来随意承诺。

比如说,可以说出“我在至少三周内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样的事情,与此同时,还有别的五个项目在我的时间表上。”

另外,当真的要将新任务“拉”到你的日程表里时,一定要做一件事——和这个任务的来源“对齐”一下,让对方了解:①我正式承诺将完成这个任务,②请对方提供我所需的任务相关详细信息,③我自己目前还有多少项目在进行,预估何时能够完成这项新任务。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对方发现需要修改或者撤回任务,是好事。

每周应该对一次自己的日程表,如果发现某个任务难以推进或者无法在承诺的时间内完成,及时和对方联系并更新现状。

┈✧┈✧┈✧┈

二,按照自然节奏工作(Work at a Natural Pace)

不要急于完成最重要的工作。相反,要在有利于灵光闪耀的环境中,让它沿着可持续的时间线展开,允许有不同的工作节奏和工作强度。

最重要的工作往往不是一气呵成拼命赶工完成的,而是做一做,歇一歇。怀抱着长期的愿景,一次又一次地,你回到这份工作上,以缓慢而稳定的步伐,接着完成它。

从过去的伟大科学家的案例来看,这些人显然是“富有成效的”。然而,与此同时,按照现代标准,他们为重大发现而努力的速度似乎是快快慢慢起起伏伏,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几乎是悠闲的。

比如说,在1896年的夏天,刚刚发现沥青里可能有放射性新元素的居里夫人,并没有一刻不停地投入这个将给她带来诺贝尔奖的发现,而是选择去法国乡下度过一个漫长假期,爬山,看石窟,在河流里沐浴。

伟大科学家感兴趣的是“这一生里能够产出的产品”。

这里的时间尺度应该是数以年计的,而不是数以月计的。

无休止的高强度工作是人为的,是不可持续的。

它可能会散发出一种虚假的有用感,但当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使我们变得“异化”,感觉痛苦,并且几乎肯定会阻碍我们发挥我们的全部潜力。

从长远来看,更自然、更慢、更多样化的工作节奏,是真正生产力的基础。

在生产力低迷的时期,人们很容易想让自己变得筋疲力尽,做一大堆肤浅的“可见工作”。

你要拒绝这种“顺流而下”。这不仅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从长远来看,它不会让你更接近完成重要的工作。

伟大的成就建立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稳步积累适度的结果。这条路很长。调整自己的节奏。

┈✧┈✧┈✧┈

三,痴迷于高质量(Obsess Over Quality):

执着于你所产出产品的质量,这意味着在短期内错失机会。从长远来看,你可以利用这些结果的高价值,让你在工作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

在知识工作中,经过仔细观察,你经常可以在繁忙的待办事项清单中发现一两个真正最重要的核心活动。

归根结底,某些成果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科学家必须有过硬的论文,设计师必须拿出一流的设计,营销人员必须卖出去东西,管理者必须领导着一个运作良好的团队。

要专注于职业生涯中核心活动的质量。

而一旦你下定决心要把核心事项做好,过度的忙碌就显然是一种无法忍受的阻碍。

要不断提升自己对核心活动完成质量的“品位”(taste),让你可以直觉性地理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劲的,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行不通的。

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但不是无限的时间),来创造一些伟大的东西,但不是无限的时间。

不断向着高质量的进步(而非完美),是最重要的。

就像一流的非虚构写作者约翰·麦克菲(John McPhee)所说,

「如果有人对我说,“你是个多产的作家”——这听起来很奇怪。这就像地质时间和人类时间之间的差异。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确实做了很多事情。但我的一天经常是整天坐在那里,想着我什么时候能开始。

每天往桶里滴一滴水,这是关键所在。

因为如果你每天都往桶里滴水,那么在365天之后,桶里就会有一些水了。」
小青 我:我的同龄朋友有的成了行业领袖,有的孩子要上初中了,我还在为室友要搬走,先告诉了房东而没告诉我而苦恼。朋友:那同龄朋友还有已经进去了,有的已经没了呢,这么比有啥意思。我:那倒也是…… #网友语录
#网友语录 memoryza 人们天生就是高效的改进者,而只有极少数会愿意从零开始
戚小诺 我问小九怎么表达他的愤怒,他说他的脑子里会有一个白色小人,一个黑色小人,黑色小人想要去干架:冲啊!我要干架!白色小人就在一边劝架:算了算了,不要打架,也许打不赢会受伤,爸爸妈妈还会担心。然后自己就会冷静很多。——头脑特工队没白看哈😂😂 #网友语录
#网友语录 梨梨原上草 @svuoalnalnis
公司把保洁外包给一间公司,常来的就那么几个面孔。时间长了,你就能体会她们之间的差别。

有时候一走进厨房,你就知道今天来上班的肯定是其中的某一个。而另外一些天,不用具体看脸也知道来摸鱼的是哪几个……

其实想对其中几个说,你们可能干啥都会做得很好,不限于保洁。只要时间允许,我的活也能干
#网友语录 米饭 有的学生,适合老师指点。有的学生,适合反转课堂(费曼学习法)。有的学生,你指点他不听,你让他讲给你听更是没门,他在这个领域上的任何时间都是浪费,但是也许在别的领域发挥很好。作为父母,在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和领域之前,都在未知的海洋里,无法宣称自己是正确的。
#网友语录 viviyo “无所求必满载而归”。凡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当你什么都不想要的时候,天地万物都是你的。
#网友语录 碧螺姑娘 虽然有车有伞,但总有猝不及防的雨要淋。人生之事常如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