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ournal Through My Activities, Thoughts, and Notes
求达即求信。信而不达,读者不能通过译文了解作者的真实意思,是假的忠于原文,还不如不译。#书摘
你必须相信软件设计是一门技艺,值得你付出所有的智慧、创造力和激情。#书摘
软件设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计得极为简洁,没有看得到的缺陷;另一种是设计得极为复杂,有缺陷也看不出来。第一种方式的难度大得多。 #书摘
胡适:我后来在公开演讲中,便时时告诫青年,劝他们对学习前途的选择,千万不要以社会和国家需要为标准。他们应该以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作为选择的标准才对。#书摘
@25170 #书摘 在民间,人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期望,赋予了“协和”许多延伸内容,这两个字渐渐演化成:医疗安全感、医学精英、关爱百姓的亲切姿态、病人重获健康与温情的可能。病人说:“我们千里迢迢到北京协和看病,是到了头。结果无论如何,我们心甘了。”
#书摘 协和的成长,充满了医学和医学之外的传奇故事。

这所学校开风气之先,成为中国率先招收女生的医学院校,有了中国真正的护士学校。这里的一位来自加拿大的解剖学教授,根据来自周口店的一块牙齿化石,确定出一个独特的人种——“北京人”,两年后在周口店挖出的第一块“北京人”头盖骨,轰动了全世界;一位叫浦爱德的美国女人,来协和医院创建了“社会服务部”,关心病人出院后的社会连接,赋予医学以温情,许多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毕业生来此求职;一位叫兰安生的美国教授来到协和,给学生们讲“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他和中国人喝酒交朋友,带着协和学生走出医院,走进胡同,关注更多百姓的健康。日后,兰安生的一位学生陈志潜受到感召,毕业后去了农村,在河北省定县创造了中国“赤脚医生”的雏形。
我在学校里用胡洪骍的名字;这回北上应考,我怕考不取为朋友学生所笑,所以临时改用胡适的名字。从此以后,我就叫胡适了。--胡适《我的信仰》#书摘
我们一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错误及种种恶行;很大一部分虚抛浪掷,无所事事。我们整个一生,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当干的事。#书摘
Mine has been,
A promising life, fully fulfilled,
A dedicated life, with purpose and principle,
A happy life with no remorse or resentment,
And a long life...
Traversed in deep gratitude.

Chen Ning Yang
#书摘
#书摘 一切心理疾病都源于混乱的思考,而一切混乱和草率的思考都源于人们逃避问题和痛苦的趋向。周密而完善的思考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只有不畏艰难、勇敢向前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少有人走的路》第三章

我准备把这段话作为system prompt喂给AI们。当然,最后要加一句 “你能做到。”
做一个异端是有回报的,在任何有竞争的地方,只要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或不敢看的东西,你就有很大的优势。#书摘
我们常常会过于迅速地得出结论:“这我已经知道了。”似乎认识几个关键词就足够了。这种想法很可能是一个陷阱,因为当我们发现对要学的东西早已熟悉时,可能就不会继续学习下去。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所以就对这些信息不再感兴趣。#书摘
很多雇主不愿意手下的黑客为开源项目工作。但是在Viaweb,要是你不愿意这样干,我们会很犹豫要不要雇你。如果你不爱一件事,你不可能把它做的优秀。要是你很热爱编程,你不可避免地会开发自己的项目。#书摘
你本人需要有良好的设计感,才能去考核别人的设计是否良好。但是,你觉得你有“良好的设计感”,与你是否真的具有,不存在相关性,甚至可能存在负相关。#书摘
“我们取得的成就并不全是我们打算做的事情。”市场千变万化,事物经常会出乎预料,有时候人们以我们从未想到的方式使用我们的产品,甚至意想不到的用户群——我们从未想到他们会成为我们的客户。计划本身并不重要,但随计划过程而来的思考过程非常重要。很明显,不思考的人怎会有想法?
无论你的想法是什么,你都必须为实现它干得比别人多——你把工作看成一种乐趣,你就会有更多乐趣。你干得多,得到奖励,得到奖励就干得更多,良性循环。我永远热爱我的工作,我在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这有助于我的成功。
我为那些不喜欢工作的人感到惋惜:他们在工作中挣扎,一点也不快活,业绩当然也差,恶性循环……
短短的一生有太多令人愉快的事情,不每天早起根本干不过来。——布隆伯格自述《信息就是信息》#书摘
#书摘 任何一门艺术,即便是非主流的艺术,如果你想在那个领域出类拔萃,就必须全心投入。
设计人员必须研究如何把软件设计集成到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集成到程序员、系统
结构设计师和技术管理团队的实际现场条件中。

一般来说,项目的编程和设计活动必须密切关联。在实现设计的过程中,会出现新的信息,在很多情况下这些信息会改变原来的设计。如果设计和实现都是封闭的,则会变成一场灾难,因为不能实施细化和变更过程。
设计和实现密切关联这种事实并不意味着两者是一样的,即使两种任务有时由同一个人完成。编写代码的技术要求常常要程序员如此投入,以至于程序员会看不到影响产品设计的更大问题。#书摘
很多认为自己是干软件设计的人恰恰缺少有效参与总体过程的技术基础。很自然,程序员很快就会失去对不能理解基本技术问题的人的尊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把设计人员排除在总体过程之外,而是要确保他们掌握技术基础知识,以便能够与程序员进行真正的沟通。

为学生设计人员设计的技术课程应该涉及计算机程序构建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微处理器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程序设计环境和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论。

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至少一种现代程序设计语言(C或Pascal)的坚实的实用知识,此外
还要接触过很多不同的语言和工具,包括Forth和Lisp。(这本书真是够老,那会儿估计Java都还没有诞生)#书摘 《软件设计的艺术》
什么是设计?什么构成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就是脚踏两个世界,即技术的世界和
人及其意愿的世界,设计人员努力要做的是把两者结合到一起。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建筑师(不是建筑工程师)是一种专门职业,全面负责建筑的修建。建筑与工程作为学科是相互对等的,但是在实际设计和修建建筑的过程中,工程师要接受建筑师的指示。

工程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要服从建筑师所确定的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当人们想要设计一所房子时,首先要找建筑师,不是工程师。为什么?因为成为好建筑的要素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工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人们要求卧室安静以便能够睡个好觉,要求餐厅靠近厨房。餐厅靠近厨房这个事实首先来自知识,来自厨房的用途是准备食品,餐厅用于消费食品。其次,有相关用途的房间在空间上应该靠近。这不是一种事实,也不是技术问题,这是一种设计智慧。#书摘
设计是在生命周期特定阶段发生的事情,还是分布在所有阶段?Brooks:它集中发生在迭代开发的前面几次迭代过程,有时也发生在所有过程中。在第一次迭代中,总体架构是中心问题,接下来设计多集中于更细节的层面,除非人们意识到需求已改变或者发现了新的机会。#书摘 《设计原本》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