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ournal Through My Activities, Thoughts, and Notes
#网摘 只有我能杀死我自己,只有我能拯救我自己,我也只能拯救我自己。(这里的自己显然是更高层面的自己,不是自己的肉身,因为肉身太容易被外界力量杀死。至于精神层面的自己,我也并不太确信这一论点,人是会受其他人或者书本或者影视品资料资料影响的,有些影响还相当大。但最终能杀死自己的,能拯救自己的,也许就只能是自己吧。因为即使他人有能力有意愿拯救你,也还要你自己同意。)
#网摘 小青 喜欢就是我下次想和你一起玩,爱就是我总想和你一起玩。
#网摘
要记得:What you allow is what will continue. (不喜欢不想要不想继续一定要明确坚决地说出来。没有商量的余地。从一开始就这样做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缠,甚至悲剧。)
#网摘
勇气,并不是闪闪发光的英雄主义,勇气中也包含怯懦,就像爱中也有不爱的时刻。这来回摇摆的踱步,斑驳的杂质,才是真相。

黎戈《茫然尘世的珍宝》
婚姻或许幸福或许不幸,但它都不是一项成就。#网摘

(它只是一个选项。)
我第一次尝试 MidJourney(文生图工具)和 Suno(文生音乐工具)时,我想知道未来是否每个人都会成为数字艺术家。

很快,我就意识到我没有"创作冲动",即使看过很多别人的创作,我也常常不清楚自己想要创作的东西。

因此,未来的 AI 即使具备无比强大的绘画和编曲能力,还是只有少数人能成为画家和音乐家。程序员也是如此,即使 AI 会编程,也无法人人成为程序员。

-- 《Cursor 深度体验》#网摘
英文:<https://www.pixelstech.net/article/1734488862-do-not-be-misled-by-'build-an-app-in-5-minutes':-in-depth-practice-with-cursor>
中文:<https://mp.weixin.qq.com/s/JVb7-4a2XOFhfeJusaxvFg>
奧匈帝國小説家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寫過一則微型小説叫《法律門前》。小説講的是:有個鄉下人走到一處敞開的大門前,但是看門人不讓他進去。鄉下人問,那他以後可不可以進去呢?看門人跟他説,以後有可能,但是現在不行。看門人還暗示他說,如果他實在想進去,可以試一試,不過裏面還有更多看門人守著其他大門,這些看門人一個比一個難纏。後來這個鄉下人就在這個大門前等了一輩子,就等有機會允許他進去。等到自己快要死的時候,鄉下人問:爲什麽一直沒有其他人要求進這個大門?看門人跟他說:因爲這個大門就是專門給你一個人開的,等你死了,大門就會關起來。#网摘
#网摘

我写 SQLite 的时候,从来没人教过我 B 树的知识。我需要自己实现 B 树,我就从书架取下高德纳的《计算机编程艺术》,找到了 B 树的章节。他描述了算法,我就照着实现。

有趣的是,高德纳详细介绍了搜索 B 树和插入 B 树的算法,没有提供从 B 树删除数据的算法,这是放在本章末尾的练习。所以我在实现自己的 B 树之前,还必须先做完该章的练习。谢谢高德纳,我真的很感激。

-- 理查德·希普《SQLite 不为人知的故事》(英文)<https://corecursive.com/066-sqlite-with-richard-hipp/> The Untold Story of SQLite - CoRecursive Podcast
#网摘

## 王小波: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2020-05-30 07:55 来源: 了了的天空

据野史记载,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于是将帅出征在外,凡麾下将士有功,就派他们给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们得到提升;有罪,则派去送坏消息,顺便给国王的老虎送去食物。花剌子模是否真有这种风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所具有的说明意义,对它可以举一反三。敏锐的读者马上就能发现,花剌子模的君王有一种近似天真的品行,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好消息的到来,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另外,假设我们生活在花剌子模,是一名敬业的信使,倘若有一天到了老虎笼子里,就可以反省到自己的不幸是因为传输了坏消息。最后,你会想到,我讲出这样一个古怪故事,必定别有用心。对于这最后一点,必须首先承认。

!image

今天修复的 花剌子模地区16世纪希瓦汗国王宫样式(来源:wikimedia.org)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者的形象和花剌子模信使有相像处,但这不是说他有被吃掉的危险。首先,他针对研究对象,得出有关的结论,这时还不像信使;然后,把所得的结论报告给公众,包括当权者;这时他就像个信使。最后,他从别人的反应中体会到自己的结论是否受欢迎;这时候他就像个花剌子模的信使。中国的近现代学者里,做“好消息信使”的人很多,尤其是人文学者。比方说,现在大家发现了中华文化是最好的文化,世界的前途倚赖东方文明。不过也有“坏消息信使”,此人叫作马寅初。五十年代初,马寅初提出了新人口论。当时以为,只要把马老臭批一顿,就可以根绝中国的人口问题,后来才发现,问题不是这么简单。

!image

...
vbhxmaik.04s.md
12.5 KB
#网摘
有人说苦难会让人变得高风亮节,其实不然。有时幸福的生活才会让人的情操变得高尚,苦难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会让人变得心胸狭窄,苦大仇深。

毛姆

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用底层人的艰辛和苦难,当作励志故事去愚弄底层人。

王朔
#网摘 “能长期稳定维持下去的关系不是靠很强烈的爱,很大量的付出,而是很少的攻击,很少的对抗,很少的强人所难,很多的接纳和允许。爱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适用于任何关系。
#网摘

“如果你在思考时没有将其写下来,那么你只是以为自己在思考。”( » Paul Graham)
#网摘 让版本号具有语义

如果你对新功能感到非常自豪,就发一个大版本(递增第一个版本号),否则就发一个小版本(递增第二个版本号)。

如果你对某个地方感到尴尬和羞耻,就发一个补丁版本进行改正(递增第三个版本号)。

!版本号
#网摘 你可能是一个 NPC

最近,美国发生了一起轰动的大案,一家医疗保险公司的 CEO 当街被人击杀。

嫌疑人很快抓到了,是一个26岁的青年,名为路易吉·曼吉奥内(Luigi Mangione)。

!Luigi Mangione

媒体纷纷挖掘这个青年的背景,发现他是一个作家的粉丝。

就在几个月前,他向作家打赏200美元,并进行了多次视频通话。

媒体就去采访作家,询问两人在通话中说了什么。

作家详细地回忆了他们的通话内容。其中有一段,我觉得很有意思,分享给大家。

曼吉奥内对作家说,他很喜欢作家的一篇文章《你可能是一个 NPC》。

NPC 指的是电子游戏的"非玩家角色",比如路人、门卫、警察等等,用来模拟现实环境,由程序控制,一举一动都是设计好的,没有自主意识。

作家的那篇文章提出,人类越来越像机器人,彷佛 NPC 那样,行为逻辑都是预设好的。

曼吉奥内高度认同这个观点。他前不久去日本旅行,认为日本充满了 NPC。他说了一件亲身见闻。

一天早上,他在街上看到一名男子癫痫发作,倒在地上。他跑到最近的警察局求助,警察就跟着他去现场。

路上遇到了红灯,警察立刻就停下来,坚持要等绿灯再过马路,即使那时马路上根本没有汽车。

曼吉奥内很不理解,病人正在发病,神智不清,可能有生命危险,警察却坚持遵守交通规则。救人难道不是更重要的事情吗?

他由此认为,日本人"缺乏自由意志",规则怎么说就怎么做,不会自主行事,就是活着的 NPC。

他还观察到,日本存在一种"隐蔽族"(hikikomori),他们不出门,一个人整天待在卧室里,用电子游戏、上网、视频来消磨时间。

曼吉奥内认为,这些人也是 NPC,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无法参与社会生活,就选择放弃,等于丧失了生活的自主权。

他观察到,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日本,正在向全世界蔓延,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 NPC。他们要么无法自主的生活,要么无法选择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规则和指令来行事,就像被程序控制一样。

科技公司推动和加剧了这种趋势,互联网使得人们越来越分心,把时间都花在网上肤浅的娱乐,不再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生活,把生活都交给程序,无法形成自主的意识和行为。

以上就是曼吉奥内的观点,我认为是很真实的观察。一方面,人工智能使得机器人越来越像人类,另一方面,人类的自主性在消退,越来越像机器人。现实与游戏、人类与机器人,越来越难以区分了。
#网摘 生命是宝贵的,对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对生命的珍视是永远值得敬重的普世价值。

美国历史学家将兴南港撤退称为“美国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海上撤退行动”。而其中美海军的一艘普通的货船梅雷迪思号胜利轮,在长津湖战役后期美军的兴南大撤退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多的装人,拆除了船上所有的非必需设备,以最大负荷装人,最终装了14,000人,这艘船也被载入金氏世界纪录,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船撤离”,船员在战后获美国商船协会颁发最高的荣誉奖章。
Prof. Feynman Knowledge grows when you ask stupid questions. Stupidity grows when you don't ask anything.

#网摘
大过节的,网上看到这个:很恐怖,但在某些社会里却几乎是现实。

!image
#网摘
昨晚和Eric由为什么打游戏话题到探讨活着的意义。Eric说单单能从游戏中得到快乐这就挺有意义。我心里不服,但无从反驳。

今天又在饭否看到这个,我现在觉得把快乐放到前头不对:高标准应该是平静。

> 舒克 依我说高标准是快乐而平静RT@水色云音 转@管埋员 李银河说:人生的高标准是获得快乐,人生的低标准是获得平静。没达到这两个境界,人生就是痛苦的。

#网摘
#english #网摘

> 刷到一条小红书说,多邻国只是给你提供一种进步的幻想。要学习语言,几百天打卡的时间,不如老实看两节课学得多。

那时,我在通勤地铁上,刚结束第 293 天的日语打卡,学习了「不喜欢把钱借给朋友」这样的句子。但也几乎是关上软件,就忘掉了。

还好暂时没有日本朋友找我借钱。

学习新鲜事物产生的获得感刺激来得猛也去得快,这 293 天里,有很多天,是没什么学习的兴致的。于是会趁睡前做一套最基础的五十音练习,跳过听力口语,一分钟不到,就能搞定打卡。

进步的感受在衰退,但至少「学习的天数」这个事实在侥幸地增长。

这让我觉得,那条小红书说的可能是对的。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我又想坚定地捍卫自己,默默进行着「能不能少对别人的学习方式指指点点」「我只想维系学习的状态凭什么要求我有效率」的反击。

想要进步的我,和想要自洽的我,时常混淆,随时搏斗。

类似的时刻还有今年和我爸的一次对话。他问,工作几年了还是这样原地踏步,你说是不是?

我听完掷地有声:整个大环境倒退的时候,我还能原地踏步,说明就是在进步!

这是对外的我,用自洽作为武装,但内里,我能看见那份心虚,那种明知道工作陷入了停滞,却仍要借力时代形势来放过自己的狡猾。

没有分数和阅卷老师的生活里,到底谁能来判断我有没有进步呢?各平台的年度总结无法记录,也肯定不能是连我做什么工作都不清楚的我爸。

只能是自己。集自责与自洽于一体的自己。

后来,我真的买了一套标准日本语,却发现下班后,很难有一节课的时间来不受打扰地学习,由于暂无日本旅游计划,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去挤出这样的时间。

这套教程随后被我从书桌挪到了书柜角落。但意外地,没冒出「没做到」的沮丧,反而感到轻松。

因为它意味着,多邻国不是一种进步的幻想,而是我有限热情的一种呈现,是我在目标还未浮现的日子里的缓慢踱步。

当然,在其他有目标的领域,进步的拷问还会频繁出现。

但此时,我的心里又狡猾地响起了,「还差一周就 2025 了,要不明年再说吧」。

你呢?

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6JjyKewFhtQ20EPjObocug>

就我自己而言,在多邻国,我不想学又不想错过打卡的话,我就狂练口语跟读。别的有没有进步我不知道,但几年下来,我发音改善了不少。(已经连续打卡1289天的我也承认多邻国对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然而睡前十分钟不做这个瞎刷手机对学英语帮助是零,你说呢)
#网摘

不要害怕失去
Don't be afraid to lose

你失去的那些
What you've lost

从来没有属于你过
Never belong to you

不要害怕伤害
Don't be afraid to get hurt

那些伤害你的
What hurts you

是你该了结的
is what you should en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