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ournal Through My Activities, Thoughts, and Notes
#linq #csharp

以下方法可以安全地从一个可能为空的集合中获取最大值,并在集合为空时返回一个默认值。代码如下:

var maxValue = aList.Select(a => a.aIntField).DefaultIfEmpty(0).Max();


### 解释:
- Select(a => a.aIntField): 选择每个对象的 aIntField 字段。
- DefaultIfEmpty(0): 如果 aList 为空,返回一个包含 0 的集合。
- Max(): 计算最大值。

这样,如果 aList 为空,maxValue 将会是 0,避免了抛出异常的风险。
负责干活的人总是比不做具体事情的领导掌握更多的信息,所以其实他们才是做决策的最佳人选。因此,要努力让争执有结果,而不是让那个不懂的家伙去做一个大家可能都不满意的决策。更糟糕的是,那个决策很难被推翻。#书摘
#网友语录 mywaiting 想做的事情最好尽快甚至立刻行动,因为永远没有所谓的成熟的时机。
大学不比中学,学业拿不拿到A并不十分重要。找到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并自发地向那个方向深入才是真正重要的。
分享:绅士教育最基本特点就是尊重别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泰坦尼克号。这个东西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头等舱的男人不上船都让女士上,这个不容易啊!有好几个有名有姓的百万富翁都淹死了。这些地方,英国人值得为他们的传统骄傲。

原来中国也有类似的传统,“文革”就全摧毁了。以大公无私的名义,恰恰培养的都是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中国人自我牺牲的时候也有,打仗的时候有,那是英雄,但不是绅士。

什么叫人的素质?我觉得就是平时尊不尊重人。不在乎文化高低,或者什么不同的阶级,把别人看得跟自己一样,这就是尊重人,中国缺这样的人。 http://www.jrjia.com/2012/03/23/2340.shtml #网摘
#网友语录 繁华一树 人类的智慧是群体性的,需要多样性才能爆发创造力。
#观点 有些人只有在有督导的情况下才表现良好,这样的人心智尚未成熟。问问自己,你是否也是这样的人?
优秀的人才很少,而且从不出现在招聘市场上。可靠的,称职的人比优秀的人多,但仍然远少于那些不称职的人。靠招聘找到合适的人确实很不容易。#书摘
#网友语录 牛山镇出品 1979年的《哪吒》情节和《封神》大致相同,关键的改动只一点,把行雨济世的龙王改成了不吃童男童女就不下雨的邪神。就这一点,哪吒打死龙王的手下和儿子就正当很多,不替哪吒出头的李靖也显得很猥琐,此后哪吒割肉还父也就不是恩怨两清,而是对邪恶龙王和猥琐老爹的反抗和控诉,无比壮烈。

《封神》里的哪吒武力过人但是情商确实只有七岁的水平,很多冲突完全是自找的,动画电影就动人很多。改编为作品增色很多,很有趣。不幸的是那个年代我们学到的历史往往也是这样改编过的,这就不那么有趣了...
#网摘
把小孩换成“人”同样成立RT@洋鸟消夏录 小孩平等地厌恶每一个人,以及有点残忍的是,小孩更厌恶控诉更多的那个人,而非付出更少的那个人。
## 家乡话

(最初发表于Telegraph,2017-07-27)

我的老家在山东邹平县台子镇刘先生村。1990年9月去泰安上大学,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也许就是从那一刻起,家乡已悄然变成了故乡。

在家乡当然不懂家乡话的亲切。未毕业时,一年里寒暑假尚能在家呆上几十天,可那时候不觉得宝贵。哎,啥时候开学啊,呆在家里好没有意思。

然后一晃就毕业了。

不安分的我并没有去分配好的单位报到,来到北京闯生活。

然后...至今(2017)已23年了!我的儿子生在北京,他不会说家乡话。家乡里的同辈人,也大多去四处打拼,他们的孩子能有几个会说家乡话呢?我不知道。

在我们老家,棉花不叫棉花,而是叫“miang花”;昨天叫“夜了”,晚上叫“厚上”;正当午叫“晌午头子”;蹲着不叫蹲着,叫“估低肘”;“真累死了”叫“可使舌我了”;

我很想念我家乡的土话。可它必然会失传的哩。唉!
#观点 理想主义者在大原则上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实用主义者在现实中也是正确的。
十五年前的今天,Google离开了中国。
如果只做自己熟悉的事,就耽误了你生来本该去做的事。
——鲍勃·戈夫 #网摘
王尔德:使孩子们品行好的最佳办法,就是让他们快乐的成长。#网摘
Joel: 除非受过专门训练,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否则人们挑中的就是自己最熟悉的。#网友语录
#english #网摘 背句子总是比背单词更有效率──这是铁律。
#读了 《暗影中的人》马里乌波尔三部曲之二

里面是女主人自己,以及她视角的各色各样普通人的生活。这姑娘生命力真是顽强,记忆力也真是好。

!image
最近的新闻都很丧,颇为致郁。为了自己的精神健康,我要努力学习“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一个个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他所在的时代,不管他喜不喜欢。所谓历史的垃圾时间这个说法,我其实并不赞同。因为一个个体对一个时代做这种评估,实在是太自大的表现。在历史上任何一段所谓的垃圾时间里,总有许多个体活得有声有色,一点也不垃圾。因此,总是努力活得快乐,活得有个人样,是积极的,也是值得推崇的生活态度。
#english
### Troublemaker vs. Agitator(捣乱者 vs. 煽动者)

这两个词都有“制造麻烦”的意思,但含义和语境不同:
- Troublemaker(捣乱者):指喜欢制造麻烦、惹事生非的人,通常是出于个人目的或顽皮。
- Agitator(煽动者):指煽动群众、激起不满或推动变革的人,通常带有政治或社会运动的含义。

---

## 1. "Troublemaker"(捣乱者 / 惹麻烦的人)
指喜欢惹事、生事端、打破秩序的人,通常是不守规矩、不服从权威,可能是小孩、员工或社会上的“刺头”。
可以是恶意的(故意惹事)或无意的(顽皮、爱挑战权威)。

🔹 例句:
- He was always a troublemaker in school, constantly disrupting class.
他在学校里总是个捣乱分子,经常扰乱课堂。

- The manager fired the troublemaker who kept causing conflicts in the office.
经理解雇了那个总是在办公室挑起冲突的捣乱者。

📌 常见搭配:
- Classroom troublemaker(课堂捣蛋鬼)
- Office troublemaker(职场刺头)
- Neighborhood troublemaker(社区里的麻烦人物)

---

## 2. "Agitator"(煽动者 / 煽动分子)
指煽动公众、鼓动抗议或推动政治变革的人,通常带有政治或社会运动的背景。
可以是积极的(推动正义)或负面的(煽动暴力),具体含义取决于语境。

🔹 例句:
- The union agitator encouraged workers to go on strike for better wages.
工会的煽动者鼓动工人罢工,争取更高工资。

- The government accused the protesters of being radical agitators.
政府指责抗议者是激进的煽动分子。

📌 常见搭配:
- Political agitator(政治煽动者)
- Union agitator(工会煽动者)
- Radical agitator(激进煽动分子)

---

## 3. 主要区别
| 词汇 | 含义 | 动机 / 目的 | 常见语境 |
|----------|---------|-----------------|--------------|
| Troublemaker | 捣乱者,爱惹事的人 | 个人行为,可能只是调皮捣蛋,不一定有政治目的 | 学校、办公室、日常生活 |
| Agitator | 煽动者,鼓动抗议的人 | 主要是政治或社会运动,鼓动人群反抗或行动 | 政治、工会、社会运动 |

---

## 4. 句子对比
The kid was a real troublemaker in class, always talking and throwing things.
(那个孩子在课堂上是个不折不扣的捣蛋鬼,总是在说话和乱扔东西。)

The labor agitator organized a massive protest for workers' rights.
(那个工会煽动者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工人权利抗议。)

---

## 5. 总结
"Troublemaker" = 捣蛋鬼 / 惹是生非者,强调个人行为,不一定有政治意图。
"Agitator" = 煽动者,强调影响大众,通常与政治、社会变革有关。
简单理解:
- Troublemaker = 让小范围的人烦恼 😈(比如课堂、办公室)
- Agitator = 让大范围的人行动 🔥(比如抗议、罢工)

📌 简单记忆: A troublemaker annoys people, while an agitator moves people!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