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ournal Through My Activities, Thoughts, and Notes
#English come back home 与 go back home
在不同的场景下,选择 come back home 或 go back home 是根据说话者和听者的位置关系来决定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
### 1. 在家问别人是否回家
- 你在家里,问对方是否会回到你所在的地方(家)。
- 因为你希望对方“来到”你的位置,所以用 come back home。
- 例句:
- “Will you come back home tonight?”(你今晚会回家吗?)
- “When will you come back home?”(你什么时候回家?)
---
### 2. 在外面告诉家里人自己是否回家
- 你不在家,而家里人希望知道你是否会“回到”家。
- 因为你从外面“去”到某个地方(家),所以用 go back home。
- 例句:
- “I’ll go back home after dinner.”(我晚饭后会回家。)
- “I’m not sure if I can go back home tonight.”(我不确定今晚能不能回家。)
---
### 总结
- come back home:用于对方要“来到”说话者或听者所在的地方(通常是家)。
- go back home:用于说话者从外面“去”回家的场景。
在不同的场景下,选择 come back home 或 go back home 是根据说话者和听者的位置关系来决定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
### 1. 在家问别人是否回家
- 你在家里,问对方是否会回到你所在的地方(家)。
- 因为你希望对方“来到”你的位置,所以用 come back home。
- 例句:
- “Will you come back home tonight?”(你今晚会回家吗?)
- “When will you come back home?”(你什么时候回家?)
---
### 2. 在外面告诉家里人自己是否回家
- 你不在家,而家里人希望知道你是否会“回到”家。
- 因为你从外面“去”到某个地方(家),所以用 go back home。
- 例句:
- “I’ll go back home after dinner.”(我晚饭后会回家。)
- “I’m not sure if I can go back home tonight.”(我不确定今晚能不能回家。)
---
### 总结
- come back home:用于对方要“来到”说话者或听者所在的地方(通常是家)。
- go back home:用于说话者从外面“去”回家的场景。
## 煮鸡蛋和广播操——王蒙
我的爸爸博学多艺,诲人不倦,多年来,他亲自培养我、训练我,想把我造就成为一个人才。
他教我文学,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唐诗三百首》,在他的训练下,我已经做到倒背如流了。每当我试图读一本新书的时候,他就会发怒,他愤愤地质问说:“难道你自认为你已经把唐诗三百首全部学通了么?你难道自认为已经融汇贯通了唐诗三百首的全部奥妙、技法、韵律、对偶、炼字、炼意、诗眼、诗味、境界、品格……以及其它等等了么?难道你认为你的诗已经比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李商隐、杜牧……写得还好,你的水平已经超过了那些诗仙诗圣了么?你难道认为唐诗已经过时了么?”
他教我唱歌,他最喜欢的一只歌是《苏武牧羊》,每当我试图学唱一只别的歌的时候,他就愤怒地质问道:“难道你认为你已经把《苏武牧羊》唱好了,唱到家了,可以打一百一十分了么……”
他教我体操——广播体操第一套。每当我想学习新的五套广播操的时候,他就振振有词,言之成理地问道:“难道第一套操你已经做够了,再不需要改进,再不需要练习了?难道第一套操已经配不上你这个一米六的小个子了?难道……”
他给我吃煮鸡蛋。当我提出是不是可以吃炒鸡蛋或者鸡蛋糕的时候,他驳斥我说:“难道你就不需要煮鸡蛋了么?你难道要抛弃供给了你那么多卡路里和动物性蛋白以及维生素 A、D的煮鸡蛋了吗?”
在爸爸的雄辩的“难道”下,我至今只看过一本书:《唐诗三百首》。只会唱一只歌:《苏武牧羊》。只会做一套体操:第一套广播体操。只吃过一种菜肴:煮鸡蛋。#书摘 《讽刺微型小说60篇》
我的爸爸博学多艺,诲人不倦,多年来,他亲自培养我、训练我,想把我造就成为一个人才。
他教我文学,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唐诗三百首》,在他的训练下,我已经做到倒背如流了。每当我试图读一本新书的时候,他就会发怒,他愤愤地质问说:“难道你自认为你已经把唐诗三百首全部学通了么?你难道自认为已经融汇贯通了唐诗三百首的全部奥妙、技法、韵律、对偶、炼字、炼意、诗眼、诗味、境界、品格……以及其它等等了么?难道你认为你的诗已经比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李商隐、杜牧……写得还好,你的水平已经超过了那些诗仙诗圣了么?你难道认为唐诗已经过时了么?”
他教我唱歌,他最喜欢的一只歌是《苏武牧羊》,每当我试图学唱一只别的歌的时候,他就愤怒地质问道:“难道你认为你已经把《苏武牧羊》唱好了,唱到家了,可以打一百一十分了么……”
他教我体操——广播体操第一套。每当我想学习新的五套广播操的时候,他就振振有词,言之成理地问道:“难道第一套操你已经做够了,再不需要改进,再不需要练习了?难道第一套操已经配不上你这个一米六的小个子了?难道……”
他给我吃煮鸡蛋。当我提出是不是可以吃炒鸡蛋或者鸡蛋糕的时候,他驳斥我说:“难道你就不需要煮鸡蛋了么?你难道要抛弃供给了你那么多卡路里和动物性蛋白以及维生素 A、D的煮鸡蛋了吗?”
在爸爸的雄辩的“难道”下,我至今只看过一本书:《唐诗三百首》。只会唱一只歌:《苏武牧羊》。只会做一套体操:第一套广播体操。只吃过一种菜肴:煮鸡蛋。#书摘 《讽刺微型小说60篇》
#观点
Speak little, do much.
He that would travel much, should eat little.
If you would be loved, love and be loveable.
The honest man takes pains, and than enjoys pleasure; the knave takes pleasure, and than suffers pains.
Speak little, do much.
He that would travel much, should eat little.
If you would be loved, love and be loveable.
The honest man takes pains, and than enjoys pleasure; the knave takes pleasure, and than suffers pains.
象友小青说:“我这个人,如果新遇到一个特别喜欢的朋友,会立刻想把他的博客全部看一遍。如果条件和时间允许,我还会把他博客的友情链接点开都看一看。这种行为,放在一般的社交里会被绝大多数人当成变态?”
我:不会不会。人之常情!
我:不会不会。人之常情!
#laugh
“哦,你说这个啊...不都说独居女性不安全吗?我这是防身用的。”
“所以你就在正对家门口的柜子上,供自己的遗照?”
“对啊,你这样想,不管入室抢劫还是小偷,进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的遗照,第二眼就能看见我。”
“哦,你说这个啊...不都说独居女性不安全吗?我这是防身用的。”
“所以你就在正对家门口的柜子上,供自己的遗照?”
“对啊,你这样想,不管入室抢劫还是小偷,进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的遗照,第二眼就能看见我。”
#网友语录 肖覃含 所有的人其实都是在采用拖字决,实在拖不下去了就再往下推推,无论是个人,公司还是任何单位即使包括听起来严肃正经的zf部门,是国情也是人性。能得到下达命令,就能立马站起来动手处理推进的人,那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人中龙凤凤毛麟角了。没有任何人愿意承担一点责任,一推二六五皆是常态。
芬兰专家表示,芬兰的综合安全模式为欧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指的是该国对国家安全的全社会方针。
这位专家表示,“这是关于在整个社会中建立一致的威胁认知,关于让所有预备役军人和军事工业做好准备并参与其中,包括参加演习等等。”
“这给人们带来了信心。它真的很有效。芬兰没有人害怕过俄罗斯人。” #网摘
这位专家表示,“这是关于在整个社会中建立一致的威胁认知,关于让所有预备役军人和军事工业做好准备并参与其中,包括参加演习等等。”
“这给人们带来了信心。它真的很有效。芬兰没有人害怕过俄罗斯人。” #网摘
timeline上一个小朋友做错事带给我的思考:犯错乃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一个个体犯错后承担后果并表达歉意,从中得到教训也因此长大一点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我们一定要记得“翻篇”。一件事了结了就是了结了,不要对别人,对孩子,也不要对自己翻旧账。一次错误不会也不应该定义一个人。每个人都谨记:“翻篇”了就是“翻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