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ournal Through My Activities, Thoughts, and Notes
#观点 头(head)的职能主要是思考。
#观点 有犯错的自由,是我平生所愿。
#网友语录 Geekplux 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用年为单位去描述事情,可能这就是时间加速感的体现。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的日子里:

保持好奇,保持谦逊,保持怀疑精神
接受随机,接受老化,接受自我平庸

<https://geekplux.com/posts/two-years-in-usa>
谁能想到这个我印象里比较难办的事情(tag自动完成),几分钟(20分钟内)就开发好了。我说想要个这个,用我蹩脚的英文比划了一下,AI用地道的英文说是这个吗,我说是。它说“好,那我就开干了”。一分钟它说好了。我试了试,有点小问题不够完美,就又说了下哪儿不够好。又过一分钟,它说好了你再试试。就...真的好了。#happynotes #cline
#书摘 人类擅长辨认,不擅长回忆。
#观点 长期来看,在吃和锻炼上多花点钱,能有效的减少对医院和药店的资助。不过太多人(也有我)看不到这一点。拼啊,省啊,最后都替医院打工了。
#laugh 怎样写文案才能打动人
当你缺钱时,能拿出300的是同事,能拿出500的是亲戚,能拿出2000的是兄弟姐妹,能拿出20000的是父母!但唯一能拿出10万、20万甚至50万的,只有我!——刚收到的高利贷公司短信
问: cmd //c your_batch_file
上面这个命令可以在 gitbash里调用批处理文件并在批处理任务结束时自动返回 gitbash。我想知道这个命令里的 //c 为什么用两个 /

答:

- cmd /c your_batch_file:标准 Windows 命令,用于执行命令后退出。
- 但在 Git Bash 里,/c 会被当成路径,比如 /c/Windows/System32
- 所以我们要告诉 Git Bash:“别当成路径!这是参数!”

Git Bash 使用的是 MSYS2mingw,它自动把 /something 当成 UNIX 风格路径,比如:
/c/Windows/System32

所以如果你写:
cmd /c myscript.bat

Git Bash 可能会错误解析 /c 为路径 C:\,而不是传给 cmd.exe 的参数。

为避免这个转换,双斜杠 //c 是一种逃避路径转换的技巧:
> Git Bash 不会转换以 // 开头的路径或参数。
ChatGPT最近的讨好型人格好讨厌!刚刚把“没有事,别生事。”加到system prompt里,看看管不管用。

试了,【不管用】。
@25035 今天拿这个模型用cline实现了 #happynotes 的回收站,清空回收站和Undelete笔记功能,还做了一堆体验优化。出人意料的顺滑。这是一个被低估了的免费模型呀!
#书摘 只有规则恰当时,人们才遵守他们。脱离实际的规则还不如墙上的一幅风景画。
cline 比 cursor好用啊!
Wolf3D 是我玩过的第一个支持声卡的游戏,那是在1995年,从一台坏机器上拔了块8位声卡。进入游戏,Sound Blaster按钮点亮,然后听到一对小破无源音箱里传出无比真实的音乐,那一刻,我绝对被震住了,原来游戏还能这样玩!
我发现meta 有个免费模型meta-llama/llama-4-maverick:free挺好用,今天用cline拿它的API实现了几个小功能,挺顺利。
!image

让chatgpt基于我和他的历史对话画了一幅我正在工作的画。别说了,除了我没画里那么年轻,其他还真挺像!
#网友语录 米饭 成也统筹,败也统筹。我工作效率的显著提高,是多年前有意识的使用统筹方法。多年后的焦虑情绪,也常常因为想要统筹多件事,一旦有事情脱离计划,就要重新规划。后来我发现,重要的事按顺序完成,放弃规划次要的事,也是不错的。

摄影和绘画(也许写作也是)是看到别人“视而不见”的事物,再用有表现力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形式是艺术家创造的语言,不同的艺术风格则是不同的方言。
#网摘 fomalhaut 困在工位上,春天就只是PPT上的第一季度

!image
!image

不起眼的一棵小草开出这么漂亮的花,真是一个惊喜。
潘文扬:“我们以为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其实我们是历史的燃料。没有我们这些燃料,历史就不会前进。” #网摘
#网友语录 西瓦 这不巧了,刚听了一期icu大夫讲icu的播客,说“进icu是为了出icu”,有机会活下去的人才进 转@熊猫姐 结论我同意,但“凡是进ICU的他没有见到一个活着出来的”这就过分了啊。转@野小合 华西医院的护工给我说,凡是上呼吸机的九死一生,凡是进ICU的他没有见到一个活着出来的。

> 夏语冰96 25-4-9 14:39 发布于 北京 来自 微博网页版
>
> 2020年秋,凌晨两点接到医院电话,说岳父不成了,要我们马上赶到医院。
大约十五分钟后就到了医院。他神智清醒。医生说要么进ICU要么可能熬不到日出。他第一个问题是:ICU多少钱?
医生悄悄告诉我价格。我对岳父说:一个月6000块钱。因为我知道那是他感觉能支付得起的价格。
他用力频频点头,拼尽全力说了三个“去”字。
但那也是他最后一次能说话。
两天后我再去,他满身都是管子,只能张开眼看着我。问什么就是点头摇头。
一周后,他对问题已经没什么太大反应。
等半个月,老婆去探望,他对自己最疼爱的女儿,给出的反馈就是轻轻动一下头而已。(那时候探望病人不容易,要做核酸要有健康码,而且一旦有什么“密接”,整个单位都比较麻烦。所以,既然一开始我去,就始終是我去。)三个月以后,凌晨6点,医生来电:见最后一面吧。
我们到了。也就是见最后一面,因为他对外界已经没有任何反应。
8点去世。抱他到殡仪馆的推床上,他的手还是温的,这也导致我后期好几次做梦,都是他还活着,拉着我的手聊天,我梦里还是感受到那个温度。
他一辈子节约,因为下乡的时候吃过太多苦。总害怕将来有一天还是吃不饱。我跟妹夫关系从那时到现在一直很糟糕,就因为支持他进ICU是老婆的想法,我肯定支持老婆。但妹夫觉得没必要浪费那么多钱。
昨天夜里做梦,又梦到他,梦到那个温度。一下子惊醒,想到他已经去世4年多。
那一瞬间,不是怀念跟他共处了十几年的岁月,而是想到,如果有一天我也面临死亡,是否能够选择有尊严的离去而不是满身插满管子勉强维持。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妹夫反而是正确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