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ournal Through My Activities, Thoughts, and Notes
#网摘 小青 喜欢就是我下次想和你一起玩,爱就是我总想和你一起玩。
#小菜园 今天我摘了两个西葫芦。M又割了一把韭菜。晚饭我俩一起包了韭菜鸡蛋虾仁饺子和牛肉萝卜洋葱馅饺子,一共80个!我俩包饺子要花一小时,但三个人不用10分钟就能吃完!太好吃,没办法。
自从iPhone把Power键改到右边,我已经不知道误截了多少张屏了。虽然已经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是怀念 Power键在上边的设计。
在英文中,"den" 有几种常见的含义,具体意思取决于上下文:

1. 兽穴、窝
- 指野生动物(如狮子、熊、狐狸等)的栖息地或巢穴。
- 例句:The lion returned to its den after hunting.(狮子捕猎后回到了它的洞穴。)

2. 私密房间或空间
- 指家中一个舒适、私密的小房间,通常用于放松、阅读或工作。
- 例句:He spent the evening reading in his den.(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读书度过晚上。)

3. 秘密聚集地
- 可以指某些人(尤其是从事非法活动的人)的聚集地。
- 例句:The police raided the drug den.(警察突袭了毒贩的窝点。)

4. 儿童的游戏室
-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指孩子们玩耍的房间。
- 例句:The kids are playing in the den.(孩子们在游戏室里玩耍。)

#english
Marskay「普罗大众」 其实不是成语,是法语prolétariat 无产阶级的音义兼顾的神级翻译。 #网友语录
写日记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是南希里根的理解:
We just wanted a way to capture the moment and our feelings before we were whisked on to the next day, so we could savor it a little more.

这一句中:

1. whisked 的意思是 “迅速带走” 或 “匆忙推进”。
- 在这里,它形象地描述了时间或事件迅速将人们带入下一天,给人一种来不及停留的感觉。

2. savor 的意思是 “品味” 或 “享受”。
- 这里指希望更充分地享受或回味当下的时刻和感受。

整句话的意思是:
“我们只是想用一种方法,在匆忙进入下一天之前,捕捉当下的时刻和感受,以便之后还能够回味它。”

说得真好。
CarrieZ 女儿:妈妈,你猜这个世界上我最爱谁?
我:你说。
女儿:我第一爱我自己,第二爱妈妈,第三爱姥姥。
我:哈哈哈哈为什么第一爱自己?
女儿:因为想让别人爱我、想更好地爱别人,首先要爱自己!
#又是女儿给我上课的一天 #网友语录
西瓦 三喵去临第二本的封面,临到一半崩溃了说自己画得不像。我和老爷开导她。说7岁小孩本来就不可能画得跟画家一样好;她现在觉得自己画得不好是因为有了审美判断,祝贺她;所有的大人都曾经爱画画,但大部分大人都只有7岁水平,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画得不好而停下;只要想画就要勇敢去画。#三喵的画 #网友语录

!image
一个感觉,不一定对。英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有望重新流行起来,特别是那些虽然生僻但频繁出现在学术论文中的词。因为这些词被喂给 AI 太多次。
## 示意图利器 D2

制作示意图的工具有很多。

我喜欢使用基于文本代码的作图工具,来绘制线框图,比如 Mermaid、Plantuml、Graphviz。



!img





它们都能根据代码,生成图片,非常适合放入代码仓库,进行版本管理。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更易用的同类工具 D2,简单直观,功能强大,下面介绍给大家。



!img





D2 可以命令行使用,也可以浏览器使用。假定你有一个图片代码文件example.d2,那么生成图片的命令如下。

> $ d2 example.d2

大部分时候,我都通过浏览器使用它。它有一个线上生成器 play.d2lang.com(下图),把代码贴进去,按下"compile"按钮,马上生成图片。



!img





想要 A 节点(节点的名称为 A),直接输入 A 就可以了。

> A



!img





A 只是节点名称,如果要定制节点的内容,就像下面这样写。

> A: 甲



!img





接着,添加一个节点。

> A: 甲
> B: 乙



!img





把它们连起来。

> A: 甲
> B: 乙
> A -> B



!img





连接可以用正箭头(->)、也可以用反箭头(<-),甚至双向箭头(<->)。如果不需要箭头,就直接连线(--)。

箭头上还能添加文字。

> A: 甲
> B: 乙
> A -> B: 连接



!img





节点之间可以有多根连线。

> A: 甲
> B: 乙
> A -> B: 请求
> A <- B: 响应



!img





节点的连接也可以写在一行。

> 甲 -> 丙 <- 乙: 连接



!img





> 阶段一 -> 阶段二 -> 阶段三 -> 阶段四
> 阶段四 -> 阶段一: 反馈



!img





这些语法就够画出基本的线框图了,是不是挺简单。

D2 可以绘制非常复杂的图,更多语法参考文档



!img





最后提一下,如果想修改节点形状,方框改成圆形,就像下面这样写。

> A: 甲
> A.shape: circle



!img





形状甚至可以改成一朵云,表示云服务。

> A: 甲
> A.shape: cloud



!img





线条颜色也可以改。

> A: 甲
> A.style.stroke: red



!img

#tools
#书摘 《里根日记》
里根非常善于写总结。作为演说家,他习惯在放在胸袋里的卡片上用速记做笔记。他的日记写作风格与此类似。从小时候起,写作就帮助他理清思路。数十年来,他自己撰写演讲稿、广播稿和报纸专栏。他曾说,写作让他"思路格外清晰"。担任总统期间,他仍亲自写(或修改)了许多演讲稿,而且他会亲自回复信件。1981年,他从白宫给一位公民回信说:"既然您指明要我亲自回复,那我来了。"他喜欢阅读各类书籍。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日记,他的行文都充满活力,可见写日记对里根来说从来不是负担。
#小菜园 今天我摘了一个西葫芦,M摘了约500g四季豆,下午M还割了一把韭菜做了美味的馄炖。
#网友语录 米饭 有时候觉得小孩不懂事,不收拾东西,不爱惜衣服。但是,小孩懂事的时候,就是要离开父母的时候。
今天看完了纪录片《转折点:原子弹与冷战》(共九集,每集一小时)。非常赞,也很中立。片子里没少批评美国。下面会有剧透,讨厌剧透的同学看到这儿就可以打住啦。

---

波罗的海三国,还有中欧和东欧各国人民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精神真是让我非常动容。特别是东德莱比锡那场深夜游行,令我印象分外深刻。当时的东德领导人昂纳克本已经下令要镇压这次活动,但最后军方汇报说没有人扔石头,人群都是一只手捧着蜡烛,一只手挡风,我们没法向这样和平的人群开枪。德国人还是素质高,做不出先把水搅浑再趁乱开枪这种事。

纪录片详细介绍了普京如何崛起。腐败又没有能力治理国家的叶利钦担心自己下台后会被清算,精心选择了没有什么资历的普京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普京上台为了发动第二次车臣战争,指使自己人往莫斯科的居民楼放炸弹,一次就炸死近百人。而这样的爆炸发生了好几次,然后嫁祸给车臣分离主义分子。

纪录片也详细介绍了俄乌战争的来龙去脉。普京入侵格鲁吉亚(至今还占领着格鲁吉亚20%的土地),抢走克里米亚,欧美都没有强烈反应,这让普京有了更大的胃口。而费尽千辛万苦才摆脱沙俄加苏联近400年统治的乌克兰人,在此次危机时刻有了一个真正爱乌克兰的总统,他在强敌之下选择了抵抗到底而不是逃跑,这是乌克兰的幸运也是欧洲的幸运。

小国拉脱维亚几乎倾囊而出军援乌克兰,因为乌克兰今天遭受的苦难,他们感同身受。

希望团结的欧洲能够早日战胜自私自大的普京。希望即使普京丧心病狂到真要扔核弹,执行者也不会执行。人是有良知的,只是良知并不总是胜利。

毫无疑问,只要大家都还屯着核武器,核战迟早会发生。这也许就是人类的宿命。
当东德巨变发生时,普京正在那儿任职。他当时还只是克格勃的一个小中层。他深知俄罗斯的生活条件远逊于东德,因此当他不得不搬回莫斯科时,他的小轿车上拉着他的德国造洗衣机也就毫不意外。看到这儿,我也就理解了俄乌战场上俄军为什么什么东西都从乌克兰往回搬。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波兰团结工会赢得了选举,为自己的人民和国家走向自由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网友语录 马冇冇 手工作品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有人把他生命中的一段时间物化了给你。
今天把玩了一会儿国产的大模型deepseek。挺不错的,有跻身第一梯队的潜力。就代码能力来看,我个人体会ChatGPT有点儿落后于Claude了
惊讶的知道里根写日记。他在看了《浩劫后》那部电影的那天晚上,他在日记里写到他很不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