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ournal Through My Activities, Thoughts, and Notes
你的问题很好, 你的意见呢?
#观点 如果你写代码很有经验,你会在想出一个更好的算法后换掉你上周写的函数。这行。重构一个类使它更容易使用。这也行。但抛弃全部程序从头来过则是危险且愚蠢的。旧代码已经被测试过,大量的Bug被发现而且被修复过。当抛弃所有代码重写的时候,你抛弃了所有的知识,所有的已经被修复的BUG,多年的编程成果。
#网友语录 李呀李等等 开车最怕遇到两只脚悬空挂在电瓶车两侧的人,他们会随时掉头转弯停下或者开到机动车道中间,那不是他们的脚,那是自由的翅膀。
#网友语录 Marskay 我父亲总是对我说:「如果你想跑步,就去跑,不用一定要等着有人陪你一起。因为只要坚持跑下去,迟早在你第五次或第二十次跑步的时候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找到你,来到你身边。」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这个道理其实在人生的很多方面都适用。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天赋是固定的,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他们认为犯错误是因为天赋不足,而因为天赋是固定的,所以他们回避挑战,因为挑战意味着会犯更多错误,意识着自己会显得很蠢。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犯错误是由于缺乏努力或者经验,而非缺少天赋,他们把挑战看成是学习的机会,在挑战中犯错误乃是寻常事,是将来不犯错或者少犯错的必经之路。#观点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犯错误是由于缺乏努力或者经验,而非缺少天赋,他们把挑战看成是学习的机会,在挑战中犯错误乃是寻常事,是将来不犯错或者少犯错的必经之路。#观点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认为:上学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人们应该重视学习过程,付出努力就能提升能力。即使是天才,也要努力才能有所成就。#观点
拥有固定性思维模式的学生则完全不同,他们只想表现的聪明,并不想努力学习。他们对努力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有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努力学习,有天赋、智商高的人即使不努力也能成功。他们相信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于是更加不愿意努力或者干脆不选那些困难的课程,甚至在考试中作弊。#观点
#书摘 《故事知道怎么办》 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孩子和大人在生理﹑情感﹑人际交往和认知上的不同可以用成长与发育解释。可是想象力呢?它不同于人类绝大多数品质,最初它令人惊讶的巨大,只有它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萎缩!
#laugh 糗事百科 前几天回家,一表弟叫我讲故事给他听,我就跟他说你知道青藏高原吗? 那是个非常非常恐怖的鬼,反正就把他形容得各种恐怖,什么红眼睛绿脸巴,什么专吃小孩。结果他不信,我就说你去问你爸爸,他去了,这样说的:爸爸 爸爸 世界上有青藏高原吗? 他爸说,当然有啦! 我一直记得他当时满脸的纠结......我是不是太坏了
#观点 哈维尔:我们做事,不是因为确信在很短的时间内能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而只是因为这是件好事。道德要求我们,只要我们认为是好事,就应付诸行动。
回想我刚毕业(1994)的时候,虽然那时候我们还包分配,但我看到一个去北京工作的机会。中国林科院ABT研究开发中心招聘应届毕业生,虽然挂着林科院的标牌,但那是个企业,不是铁饭碗,工作内容也并不契合我的偏好。 它吸引我的是它的招聘文案,不限专业,只要你肯扎实工作,工资上不封顶。我想去哪里,我就去了那里。虽然我也只在那里呆了不到一年。我并不喜欢那份工作,或者说骨子里我讨厌那里的管理风格,那种大家长作风,但我仍很感激。是这份工作让我第一次走进大城市,开了眼界。后来因为和老板发生冲突裸辞,我离开那里,开始人生第一次真正的主动找下一份工作。
那是1995年,没有互联网,固定电话都不普及的时代。找工作除了看报纸就是找那些贴着招聘广告的信息亭。我得说我胆子挺大。当然啦,工作还没有敲定的时候那种忐忑,慌张是难免的。那时候我寄居在三爷爷家小客厅的沙发上。看到有差不多对头的工作机会,就去公用电话亭打电话,就这样用了几周时间,我找到了自己的下一份工作,在一家小私企做计算机培训工作。我大学时候对计算机的狂热爱好,帮助我拿到这份工作。
这第二份工作我也只做了一年(当时我23岁)。在这家公司我一开始教他们那儿的计算机培训班学习DOS和五笔字型。在那期间我还用PCTools汉化了一版DOS,老板试图拿这个汉化版本卖钱,但最终好像并没有卖出去。经理看我是块材料,就开始教我组装维修电脑,很快我就成了全公司技术最好的电脑工程师,虽然收入并不是。在这家公司工作一年后我又一次辞职,不过这次我决定自己创业。
从那份工作到今天又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人生就是一次一次做选择,很难说哪一次选择更对或者根本不对。人类作为一个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物种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并塑造自己是谁。我从小讨厌被安排,所以在各种事物上,我尽可能的自己拿主意。为了少“犯错”,我只能多学习多了解。随着年龄渐长,牵绊也越来越多,自然而然地,试错的成本也越来越大。所以人会越来越保守,因为越老越输不起。
那是1995年,没有互联网,固定电话都不普及的时代。找工作除了看报纸就是找那些贴着招聘广告的信息亭。我得说我胆子挺大。当然啦,工作还没有敲定的时候那种忐忑,慌张是难免的。那时候我寄居在三爷爷家小客厅的沙发上。看到有差不多对头的工作机会,就去公用电话亭打电话,就这样用了几周时间,我找到了自己的下一份工作,在一家小私企做计算机培训工作。我大学时候对计算机的狂热爱好,帮助我拿到这份工作。
这第二份工作我也只做了一年(当时我23岁)。在这家公司我一开始教他们那儿的计算机培训班学习DOS和五笔字型。在那期间我还用PCTools汉化了一版DOS,老板试图拿这个汉化版本卖钱,但最终好像并没有卖出去。经理看我是块材料,就开始教我组装维修电脑,很快我就成了全公司技术最好的电脑工程师,虽然收入并不是。在这家公司工作一年后我又一次辞职,不过这次我决定自己创业。
从那份工作到今天又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人生就是一次一次做选择,很难说哪一次选择更对或者根本不对。人类作为一个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物种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并塑造自己是谁。我从小讨厌被安排,所以在各种事物上,我尽可能的自己拿主意。为了少“犯错”,我只能多学习多了解。随着年龄渐长,牵绊也越来越多,自然而然地,试错的成本也越来越大。所以人会越来越保守,因为越老越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