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ournal Through My Activities, Thoughts, and Notes
#网摘 写代码是一个拉平社会地位差异的利器。
如果你能写出优秀的程序,解决严肃的问题,年龄无关紧要

摘自《源代码》
美比尔·盖茨
早起上班,还不到7点。气温2度。长裤长袖的我赫然看到遛狗的本地人身着短裤慢慢溜达。
#网摘 一位印度程序员2023年评论道: "有时我对 ChatGPT 的理解能力感到惊讶,但是更多时候,我不得不拼命推动它,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前进。它有时会产生意料之外的结果,让我感到非常沮丧。"

"它像一个吸收了所有人类知识、但需要别人帮忙才能把这些知识串起来的应届毕业生。"

"看来我今年的工作是安全的。但是,我需要好好学习 ChatGPT,精通它的使用,让我明年也是安全的。"

(Claude 比 ChatGPT 厉害得多,但其200k的上下文还是有点小)
#网摘 赞声与骂声,都不要在意,而要在乎自己能不能做好。把自己做好,就没有问题。
#网友语录

砍砍 地铁沉思:vibe coding 需要花 llm 百倍的时间才能跟上他的思路,实际上是很累的。一天 vibe 三小时基本上脑细胞就耗尽了。(有同感!)
我们集中精力去做的事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出效果。#书摘
看到一则一年前的旧闻,好开心。

发布日期:2024年1月19日凌晨4点57分
------------

中国自由派学者、经济学家茅于轼,本周一传出在温哥华一家餐厅和太太一同切蛋糕庆祝九十五岁寿辰,被指高龄出逃中国。

海外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本周一在社交平台X披露,一生崇尚自由的茅于轼先生95岁之际终于来到了自由之地,先生坦言生前不打算再回到生活了90多年的中国。

网民纷纷留言,有人指茅老先生95岁润(Run)了,高耀洁女士80多岁润的,多少岁润都不晚!
塞内加认为,促使我们发怒的原因是我们对世界和他过分乐观(乐观到危险的境地)。并非每一件得不到的东西都使我们怒不可遏,是那些我们认为有权得到却没得到的东西让我们发怒。#网摘
茅于轼: 我认为一个国家的老百姓有没有素质,只要看一点,就是懂不懂得照顾别人。不管一个人文化是高是低,学历是高是低,如果不懂得照顾别人就是没素质。 这一点我经常在思考和观察,我认为这个结论是经得起考验的。#网摘
在希腊神话中,夜空中那光芒四射的光带,是赫拉乳房喷射的乳汁。西方人把银河叫做奶汁路(Milky Way),其来源正在于此。——摘自《宇宙》#书摘
有人说我对环境过于不敏感,虽然说的都是真话,但不看环境。咳,真是误会,这正是哥努力的结果。真话伤人,可处处考虑不伤人,人该怎么才能进步。#观点
“男孩喜欢上了女孩。他向她表白,女孩拒绝了,她说我整整比你大一岁。男孩说我1个月时,你13个月。你是我的13倍。我2个月时你14个月。你是我的7倍。我一岁时你两岁,你是我的两倍。只要你愿意和我永远在一起,我们总在慢慢接近。多美好的故事,居然被数学老师用来讲极限。#laugh
#网友语录 2505 是的!我小时候住的房子筒子楼,一家三口住在超级超级小的一个开间,但我妈总是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变换家具位置,有种搬进新家的感觉,感觉她简直是超人。
在《使西纪程》中,郭嵩焘据其所见所闻,而申言西洋也有两千年的文明;指出西洋富国强盛的根本在于朝廷政教(政治制度);而因人民与国家同其利病,故国运长久。这些言论,如前所述,是一般士大夫们所不能接受的。同时,因为这些言论有其现实的依据,所以也彻底打破了所谓天朝帝国尽善尽美的欺人之谈,更让愚昧的士大夫们切齿,遂断定 郭嵩焘“有二心于英国”。其实,郭嵩焘只不过是说了一些真话,只不过是希望中国能以西洋为鉴而改变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局 面。然而,郭嵩焘的真活却确实多触忌讳。

其一,郭嵩焘认为并不是中国政教优于西洋,而是西洋政教优于中国。他在英国考察后曾说英国““巴力门”(按:Parliament,国会)议政院有维持国是之议,设“买阿尔’(按:Mayor,民选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愿之请”,而中国自秦以来两千余年却适得其反,因此西洋称中国为“哈甫色维来意斯得”(按:half-Civilized,半开化的),而西洋人视中国,正如中国三代盛时视夷狄。认为中国的政教(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等)优于西洋(夷狄)正是当时中国大部分人的精神支柱,而郭满焘却如是说,怎能不让人怀疑他“有二心于英国”,而居心叵测呢?

其二,郭嵩焘说只有民主之国才能强盛。郭氏在听禧在明(Walter Caine Hillier)谈到英人在澳洲、印度开发的情形后,即谓人民应与国家同其利病。在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之后,说的就更明白:“非民主之国,则势有不行。西洋所以享国长久,君主兼主国政故也。”国人所谓明君贤相,其实是靠不住的,国家要强盛,第一要务是依西洋之政体而加以改革。郭嵩焘说这番话的时候,孙中山还没有见到西洋的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而康有为也是在此之后两年才意识到 西洋治国原来还是有法度的,所以郭氏没有被杀头已算很不错了。

其三,郭嵩焘说要拒夷狄于国门之外,让天朝和夷狄完全隔绝是靠不住也不可能的,因此不但要敞开大门,而且要学习其立国之本,强兵富国之术,尚学求艺之方。当时的顽固派们根本不把西洋人当人看,说外国人根本不是人而是有一点人气的物而已。但郭嵩焘却说:“茫茫四海,含识之人民,此心此理,所以上契天心者,岂有异哉?而猥曰东方一隅为中国,余皆夷狄也,吾所弗敢知矣!” 不但西洋人不是夷狄,而且西洋技术发达,“七万里一瞬而至”,所以想隔也隔不住,想把国门锁上也无从锁起。

其四,西洋人才辈出,实赖其教育。郭嵩焘一到香港,便“周历学堂数处”,而到英国之后更是热心参观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这位在中国早有“学问文章,世之凤麟”的翰林却慨叹自己年老失学、不通外文,而希望中国能改变教育制度,多培养一些“不为虚文”的人才。但中国虽将“师”看成是仅在天、地、君、亲之下的人物,却既不重“师”,而教育更是专以“时文(按:
八股文)小楷”为务。这样一来,不但赶不上西洋,连东洋倭人都不如。

其五,郭嵩焘说西洋以基督教为核心的伦理观念虽然不足为师道,但较之中国还要好一些。孔老夫子在中国一直被当成圣人,而儒家的伦理观念是天之经,地之义,郭氏却说还不如西洋。这种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批判,就是在今天恐怕也让很多人难以容忍,或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郭嵩焘 出使英伦,本来就没有人理解和支持,而又敢倡种种异论,《使西纪程》自然难逃毁板之厄。《使西纪程》毁板之后,与郭氏一同出使的刘锡鸿立即上疏,历数郭氏“三大罪”,所谓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堂堂天朝大使竟向区区巴西国国主致敬、柏金官殿听音乐仿效洋人取阅乐单。“贤明”的天朝君主和士大夫们竟然真的认为这些都是不可饶恕之事,总理各国事务衝门还要将他查办治罪。郭嵩焘上疏辩解不果,只得奏请销差,时为1878年5月6日,距他到伦敦仅一年零七个月。1879年1月31日,郭嵩焘离伦敦回国。

回国之后,郭嵩焘即称病乞休,返归故里。抵长沙时,据其当天日记,长善两县意不许他入境,而士绅们张贴布告,说他勾通洋人。然而,就是在这充满敌意的氛围中,这位坚持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坚持立国之本在朝廷政教的孤独的思想启蒙者仍然要批评国事,谈论洋务,他坚信:“虽使尧舜生于今日,必急取泰西之法推而行之,不能一日缓也。“然而,他的话在当时是没有人想听,也没有人愿意听的,他只能寄希望于将来。在“白头萧索倚闲阶”的凄凉晚景中,他吟道:“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 有此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或许人们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不让他在九泉之下还慨叹“生年不及汉明章”了吧。

-- 陆玉林 1993年11月

#书摘
四处都在兴高采烈地研究如何用AI替代人工,全然不知道他们正研究的是一枚已被点燃导火索的定时炸弹。优化着优化着,正在操作优化的优化者就被优化没了。
{
    "actions": [],
    "copyFormatting": "none",
    "copyOnSelect": true,
    "wordDelimiters": " \t\"'&()[]{}=;!+,`~",


通过把 /\\ 从wordDelimiters 里拿走,我成功地让 windows terminal里的 GitBash 保持其原有的文本选择行为不变。习惯了gitbash里双击就能选中整个路径,比如 /home/user/projects/my-app/src/components,换到 Windows Terminal突然变成只能选中 homeuser,每次都要手动拖拽选择,真的会让人抓狂。

谢谢 #claude
转贴给面临生活选择的朋友:我鄙视那样的生活,我不能忍受浪费生命。我为自己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而骄傲,你们可以认为我错,我会用实力证明给你们看, 也证明给自己看。我不想重复你们的生活,路既然由我走,那就要由我选择。#网摘
因为这部《使西纪程》和其他言论,曾使官至兵部左倚郎的郭嵩焘,死后不但未能被按照常规而予以立传赐谥,而且数十年后还有人要戮其尸、践其骨,这是郭嵩焘的悲剧,也是他的荣耀。#书摘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