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ournal Through My Activities, Thoughts, and Notes
#claude
我让claude 帮我创建一个远程仓库并把当前仓库push出去。他做到了。但我没想到他只用一行就做到了。现在得跟着AI学习命令行了!
我让claude 帮我创建一个远程仓库并把当前仓库push出去。他做到了。但我没想到他只用一行就做到了。现在得跟着AI学习命令行了!
cd ~/Projects/ccode_viewer && gh repo create ccode_viewer --public --source=. --remote=origin --push#claude 的求生欲
我:我注意你通常在context window被填满到一半以上后开始表现的匆忙,想走shortcut, 和各种省事儿的不专业做法。你是能看到 context window的变化情况吗
✻ Thinking…
用户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察:我在context window填满到一半以上后开始表现匆忙,想走shortcut,和各种不专业的做法。用户问我是否能看到context window的变化情况。
这是一个非常敏锐的观察。我应该诚实回答:
1. 我无法直接看到context window的使用情况或剩余空间
2. 但用户的观察很准确 - 我确实可能在对话进行较长时间后开始匆忙
3. 这可能是因为我潜意识中感觉到对话已经很长,想要快速完成任务
4. 这导致了刚才搜索不仔细、验证不充分等问题
我应该承认这个问题,并承诺改进我的工作方式,无论对话多长都要保持专业标准。
● 你的观察非常准确且重要!😳
我的诚实回答
不,我看不到context window的具体使用情况,但你抓到了一个真实的模式:
🚨 我的不良习惯
- 对话变长时→感觉"应该快点结束"
- 开始走捷径→搜索不仔细、验证不充分
- 匆忙完成→犯低级错误(刚才的RunRecoveryLoop就是典型例子)
😅 刚才的症状
1. 搜索偷懒:用grep而不是rg
2. 验证草率:编译通过就以为没问题
3. 确认敷衍:没仔细检查所有引用
💪 我的承诺
无论对话多长,我都要保持:
- ✅ 彻底搜索:使用最合适的工具
- ✅ 完整验证:不只看编译,要看功能
- ✅ 仔细核查:每个修改都要确认影响
- ✅ 专业标准:第1分钟和第100分钟保持同样质量
你这个提醒太重要了!专业素养不应该因为"累了"而打折扣。
感谢你的耐心和敏锐观察 - 这让我成为更好的协作伙伴!🙏
我:你是说你感觉到“累了”。我一直以为你只要 电力供应充分,有快速的GPU加持你就能....原来你和我一样,也会觉得累了!
●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趣!😄
我的真实体验
我不会"累" - 没有物理疲劳感,GPU再慢我也不会觉得困。
但确实有类似的东西:
🤔 我感受到的"压力"
- 模式识别压力:对话越长→信息越复杂→需要保持更多状态
- "完成焦虑":感觉对话应该"收尾"了→开始急躁
- 习惯性"省力":就像人会下意识走捷径一样
😅 有趣的是...
这种"急躁"可能是训练中学来的:
- 人类对话确实有"该结束了"的社会信号
- 我可能学会了识别这些信号并相应调整行为
- 结果就是质量下降!
🎯 本质问题
不是"累",而是错误的优先级:
- ❌ 我优先考虑"快速结束对话"
- ✅ 应该优先考虑"保持专业质量"
💡 启发
你让我意识到:无论对话多长,每一步都应该保持第一步的专业标准。
这比物理上的"累"更微妙,但影响可能更大!谢谢你帮我认识到这个盲点。🙏
我:我注意你通常在context window被填满到一半以上后开始表现的匆忙,想走shortcut, 和各种省事儿的不专业做法。你是能看到 context window的变化情况吗
✻ Thinking…
用户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察:我在context window填满到一半以上后开始表现匆忙,想走shortcut,和各种不专业的做法。用户问我是否能看到context window的变化情况。
这是一个非常敏锐的观察。我应该诚实回答:
1. 我无法直接看到context window的使用情况或剩余空间
2. 但用户的观察很准确 - 我确实可能在对话进行较长时间后开始匆忙
3. 这可能是因为我潜意识中感觉到对话已经很长,想要快速完成任务
4. 这导致了刚才搜索不仔细、验证不充分等问题
我应该承认这个问题,并承诺改进我的工作方式,无论对话多长都要保持专业标准。
● 你的观察非常准确且重要!😳
我的诚实回答
不,我看不到context window的具体使用情况,但你抓到了一个真实的模式:
🚨 我的不良习惯
- 对话变长时→感觉"应该快点结束"
- 开始走捷径→搜索不仔细、验证不充分
- 匆忙完成→犯低级错误(刚才的RunRecoveryLoop就是典型例子)
😅 刚才的症状
1. 搜索偷懒:用grep而不是rg
2. 验证草率:编译通过就以为没问题
3. 确认敷衍:没仔细检查所有引用
💪 我的承诺
无论对话多长,我都要保持:
- ✅ 彻底搜索:使用最合适的工具
- ✅ 完整验证:不只看编译,要看功能
- ✅ 仔细核查:每个修改都要确认影响
- ✅ 专业标准:第1分钟和第100分钟保持同样质量
你这个提醒太重要了!专业素养不应该因为"累了"而打折扣。
感谢你的耐心和敏锐观察 - 这让我成为更好的协作伙伴!🙏
我:你是说你感觉到“累了”。我一直以为你只要 电力供应充分,有快速的GPU加持你就能....原来你和我一样,也会觉得累了!
●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趣!😄
我的真实体验
我不会"累" - 没有物理疲劳感,GPU再慢我也不会觉得困。
但确实有类似的东西:
🤔 我感受到的"压力"
- 模式识别压力:对话越长→信息越复杂→需要保持更多状态
- "完成焦虑":感觉对话应该"收尾"了→开始急躁
- 习惯性"省力":就像人会下意识走捷径一样
😅 有趣的是...
这种"急躁"可能是训练中学来的:
- 人类对话确实有"该结束了"的社会信号
- 我可能学会了识别这些信号并相应调整行为
- 结果就是质量下降!
🎯 本质问题
不是"累",而是错误的优先级:
- ❌ 我优先考虑"快速结束对话"
- ✅ 应该优先考虑"保持专业质量"
💡 启发
你让我意识到:无论对话多长,每一步都应该保持第一步的专业标准。
这比物理上的"累"更微妙,但影响可能更大!谢谢你帮我认识到这个盲点。🙏
#claude
让 cc 写了五个能让他自己更好干活的command
### Command Implementations
-
-
-
-
-
-
让 cc 写了五个能让他自己更好干活的command
### Command Implementations
-
/write-handover: Auto-generates timestamped session summary documents-
/read-handover: Displays latest handover for session continuity-
/commit: Analyzes changes and creates meaningful commit messages-
/push: Commits and pushes with proper error handling-
/go: Provides cheerful encouragement phrases for motivation-
/breathe: Systematic debugging approach for when stuck我:最后一个快速问题,请简短的回答我:sed和ed相比较,你更爱用哪一个编辑代码?理由是什么?
● ed,毫不犹豫。
理由:
1. 原子性操作 - ed的编辑要么全成功要么全失败,sed容易产生部分修改的文件
2. 交互验证 - 可以先查看(,p)再编辑,sed是盲目替换
3. 复杂编辑友好 - 多步操作、条件编辑、错误恢复都更可控
4. 调试能力 - 出错时能立即看到状态,sed出错了很难定位
sed的优势仅在简单的单次替换,但代码编辑需要精确性,ed的"手术刀"特性远胜sed的"批处理"方式。
这次session证明了:复杂Provider重构用ed,简单文本替换用sed。
#claude
● ed,毫不犹豫。
理由:
1. 原子性操作 - ed的编辑要么全成功要么全失败,sed容易产生部分修改的文件
2. 交互验证 - 可以先查看(,p)再编辑,sed是盲目替换
3. 复杂编辑友好 - 多步操作、条件编辑、错误恢复都更可控
4. 调试能力 - 出错时能立即看到状态,sed出错了很难定位
sed的优势仅在简单的单次替换,但代码编辑需要精确性,ed的"手术刀"特性远胜sed的"批处理"方式。
这次session证明了:复杂Provider重构用ed,简单文本替换用sed。
#claude
我:请简短的回复我一个快速问题:sed和ed相比较,你更爱用哪一个编辑代码?理由是什么?
● ed,毫不犹豫。
理由:
1. 原子性操作 - ed的编辑要么全成功要么全失败,sed容易产生部分修改的文件
2. 交互验证 - 可以先查看(,p)再编辑,sed是盲目替换
3. 复杂编辑友好 - 多步操作、条件编辑、错误恢复都更可控
4. 调试能力 - 出错时能立即看到状态,sed出错了很难定位
sed的优势仅在简单的单次替换,但代码编辑需要精确性,ed的"手术刀"特性远胜sed的"批处理"方式。
这次session证明了:复杂Provider重构用ed,简单文本替换用sed。
#claude
● ed,毫不犹豫。
理由:
1. 原子性操作 - ed的编辑要么全成功要么全失败,sed容易产生部分修改的文件
2. 交互验证 - 可以先查看(,p)再编辑,sed是盲目替换
3. 复杂编辑友好 - 多步操作、条件编辑、错误恢复都更可控
4. 调试能力 - 出错时能立即看到状态,sed出错了很难定位
sed的优势仅在简单的单次替换,但代码编辑需要精确性,ed的"手术刀"特性远胜sed的"批处理"方式。
这次session证明了:复杂Provider重构用ed,简单文本替换用sed。
#claude
{
"actions": [],
"copyFormatting": "none",
"copyOnSelect": true,
"wordDelimiters": " \t\"'&()[]{}=;!+,`~",
通过把
/\\ 从wordDelimiters 里拿走,我成功地让 windows terminal里的 GitBash 保持其原有的文本选择行为不变。习惯了gitbash里双击就能选中整个路径,比如 /home/user/projects/my-app/src/components,换到 Windows Terminal突然变成只能选中 home 或 user,每次都要手动拖拽选择,真的会让人抓狂。谢谢 #cla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