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宸 的《月亮和六便士》书评:

读完,久久不能平息,强推。

关于这本书一直以来争议很大,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文学作品并不是道德模范的行为准则。

我很喜欢这本小说,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
月亮可以是任何事物,月亮本身就可以是六便士。一个人的六便士可以另一个人的月亮。有的人去追逐了月亮,有的人捡起了六便士,每个人都得到了各自所需,无需关心具体。而且我们大多数人的月亮和六便士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定义 ,所以不管你的月亮是什么,多么遥不可及,哪怕你还在探寻你的月亮是什么的路上都没事,都没有关系,可怕的是你没有月亮以及失去追逐月亮的勇气。

小说不仅仅讲月亮与六便士,还引发了我诸多思考,且听我慢慢分析:

🌸思特里克兰德

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他只属于他自己;他又属于这个世界,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他抛妻弃子,抛弃对错,不领同情,作践他人,毅然决然地追求自己的画画理想,这很思特里克兰德。

站在世俗的角度,我们当然可以大骂他渣男,可当他抛弃世俗的评判标准时,他就不会被世俗价值的评判所裹挟,评价他是对是错已没有意义。所以,当我们慷慨激昂地指责他,他的目光就像是注视着还在世俗沉沦的人们,带着怜悯带着讥讽也带着自以为是的超脱。

拳头打在棉花上。您说得都对,但我下次还这样,一切对错都不重要了。我想要做,所以我做了,这就是理由。课题分离,不得不佩服能够如此坚决明确地把他人课题与自己课题分离开来的人。是啊,当一个人完全从取悦自己的心态出发,谁都没办法动摇他的想法。追求月亮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是一旦决定了,就告诉自己,向前走,不要回头。

思特里克兰德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外界的任何事物,甚至是爱他的女人丝毫都不在意,即使在如此困窘的境遇下也不觉得有什么,只是一心一意地画画,真是太佩服了。

尼采的一句话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我们或许总是习以为常地认为必须先满足低级的底层需求,才会需要最上面的更高的精神层面的需求,而他打破了这个常规认知,所以他的种种行为让人费解和难以置信,是因为我们被按部就班的教育和常识填满而不自知,而不知另一个世界的另一种生活,它或许也没错。
这也是我欣赏主人公的地方所在,即他本人的特质。

正如书中所说:“我所说的伟大并不是指政治家平步青云或军人战功显赫的那种伟大,这种人只是一时名声显赫,他们只是沾了他们地位的光而已,根本不是他们本身的特质所致,他们的伟大会随着岁月的变迁而失去色彩。”

打工人敬畏的是领导职位,学生敬畏的是教师职业,孩子敬畏的是父母身份。若你敬畏的是某个人的特质,那他就是真正的伟大。

我想,思特里克兰德做到了。

🌸人性

文中有个大圣人施特略夫,属于善良得过头的那种人,我们刚开始接触会觉得这人真的好得不能行。可我们坐下来仔细分析,会发现施特略夫其实只是善心泛滥,并不是出于对勃郎什的深爱,他的习性就是喜欢帮助别人,他这样做不过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情绪价值而已。这么一想,细思极恐。

不要擅自为我好。你对我造成了伤害,我可以放下,这份果不来自我。但你的这份牺牲,却无法让我放下,因为你想把因放在我这里。这是一种束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勃郎什后来一次次地推开施特略夫的原因。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也是一个值得分析的人物。
她也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她其实根本不爱自己的丈夫,她爱的只是他给她带来的安稳舒适的生活,让她体面地活着。但她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过他,也没有彻底地原谅他,她对丈夫的挽留和留恋都带有表演性质,更像是一种为了在名利圈得到关心的方式,为了自己的体面,并不存在太深的情感。

以至于有了从开始的苦苦挽留到丈夫离开时竭力营造的私奔假象,再到最后丈夫意外成名,说到他时语气柔和,建立美好的亡妻角色的态度转变。

抛开思特里克兰德的不耻行为,太太其实也是一个附庸风雅,爱慕虚荣的女人。

所以书中写道:“那时,我还没有懂得人性是如何的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做作,高贵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中有多少善良。如今我是充分懂得了,小气与大方、怨怼与仁慈、憎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中的。”

是啊,张爱玲曾说:“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都读不完。”小时候,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长大后发现,好人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坏人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大多数人都处于中间的灰色地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但也正是因为我们懂得了人性的复杂,接受了万物的多面性,心才会越来越包容、视野才会越来越宽阔,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远。

🌸恋爱脑

来看本书前,这一段被称之为恋爱脑必看,抱着好奇的态度读完,发现一点也不假。

“只是女人因为得到男人的爱抚以及男人所带来的安逸生活后所引起的再正常不过的反应。这种反应被大部分女人误以为是爱情。这种被动的感情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可能产生,就像藤蔓可以随便在哪株树上攀附一样。”

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终究不是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

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爱情就是被爱。
是啊,女人有时会把因为从异性那里获得关爱、呵护以及安稳舒适的生活条件后所产生的情感反应,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爱情。但实际上,这可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而只是一种被动接受后产生的情感状态。并且这种情感并非特定于某个异性而产生,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随意性,就如同藤蔓可以随意缠绕在任何一棵树上,并不局限于某一株特定的树。
“事实上,在生活中,爱情的分量不值一提,我只知道情欲,这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爱情是一种病。女人只是我用来享乐的而已。我非常讨厌她们所说的什么事业上的助手、生活上的陪伴这些要求。”

“你应该在妇女是奴隶、男人是奴隶主的时代生活。” 我说。

“好巧,我天生就是一个正常的男人。”

我觉得这段对话很有意思。“我”讽刺思特里克兰德这样贬低女人抬高自己是旧奴隶时期的恶臭思想,而思特里克兰德说他是一个正常的男人,言下之意,正常的男人大多都是这样想的,只是因为他讲了实话,所以被觉得是另类。

这段关于男性看待女性的两种观点的碰撞,值得深思。“勃朗什之所以走向绝路,是因为她太傻,因为她精神上不够完整,而不是因为我不要她了。”

很对啊,精神上的完整很重要。一个人之所以走上绝路,是因为他的精神不够完整。

不是说什么独立自主,而是知道宴饮而归,兴尽而返,不能说朋友离席了,就骂对方不尊重我,或者觉得吃喝不值,甚至流泪辱骂自己。心平气和地放朋友离席,就是精神上的完整。
说实话读到勃朗什最后自杀,我并不觉得她可怜,自己种下的因,就要自己承担果。

爱情本身就是奢侈品,不要有受害者心态,你情我愿而已,玩不起就别玩。还有她把爱情当全部,抽离时自然而然也就像失去全部一样,世界都为之坍塌,最后以悲剧收尾。

人生广阔,不止爱与被爱。所以,不要轻易献祭自己。朋友们记住了,爱没用,相爱才有用。

🌸月亮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月亮:思特里克兰德的月亮是画画;施特略夫的月亮是善良带给自己的情绪价值;勃朗什的月亮是自己以为的真爱;阿伯拉罕的月亮是亚历山大港;阿莱克·卡尔米凯尔的月亮是六便士的生活;爱塔的月亮是思特里克兰德……

月亮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标准。没有谁比谁的生活高贵,也没有谁比谁的追求低贱。这一切都是由各人所认为的自己的月亮来决定的。人各有志。有人追求家缠万贯,有人希望爱情美满,有人满足平平淡淡,有人为梦想忙忙碌碌。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关于幸福的定义有很多种,最好的那一种,你觉得幸福就可以。

在这个世界上,有喜欢你的人,也一定会有讨厌你的人,但请记住,这是人们性格的差异所导致的。就像有人骂你野心勃勃,我独爱你燃烧的灵魂。不是每一条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中,人生这场旅行,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往同一个地方。

山林在那里,路过的风讲了很多远方的故事,山林不为所动,山林知道,山林只是山林就好了,就如风只是风。你的月亮可以是任何事物,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按照你自己的意愿过完这一生。

是的,读这本书的朋友,正如书中所说:“你在这样的生活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这需要的不单单是顽强的意志,还有坚强的个性。”能取得现在的成绩,这已经很棒了。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忽略周遭的声音,大胆做自己。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就是我们自己最伟大的作品。

综上,这就是我的《月亮与六便士》
 
 
Back to Top